一周新聞點評
本報5 月7 日消息:為切實扶持幫助企業盡快走出困境,加快發展,日前,我市出臺《關于扶持中小微企業加快發展的意見》,除撥出專項資金扶持企業發展外,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還將通過融資、減征或免征房產稅等多項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點評:
扶持中小微企業,既要減負,更需開源。為中小微企業拓寬融資渠道無疑是讓企業獲得“ 源頭活水”的一個好措施。不過,中小微企業年年受到扶持卻年年困難,除制度造成資源聚集的積弊之外,對扶持中小企政策執行不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如有中小企業主表示,在小微企業的評定以及對中小企的科技創新等各項專項資金的審核中往往是“關系戶”橫行;而在招標過程中,腐敗之下的假公平亦不罕見。這是因為在政策執行的過程中,執行者手上握著過大的自由裁量權,形成利益空間,從而導致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所以,要為中小微企業解一時之困,須壓縮自由裁量的空間,方可令政策執行效果最大化。
本報5 月7 日報道:近年來,我市飼養寵物的家庭數量迅速增加,“ 寵物經濟”日趨升溫,寵物的日常用品持續熱銷,市民養寵物的花銷也越來越多。
點評:
寵物是人類的好伙伴,不過,現今要在城市里養寵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伺候它們的吃喝拉撒很麻煩,花銷也不是一般人承受得起。對于寵物而言,城市這座“牢籠”也禁錮著它們的天性,不能自由地奔跑撒歡,只能在主人的牽引下偶爾“遛遛”。或許,讓寵物們回歸自然才是正確的方法,就如臺灣詩人陳斐雯在《養鳥須知》中所說:“我也喜歡(鳥),不過,比你貪心一點,總共擁有幾萬幾千幾百零幾只,統統養在天空里。”
本報5 月9 日報道:如今,大江南北的通婚越來越多,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里講三四種方言變得很常見,南腔北調共處一室,弄得正在咿呀學語的寶寶語不成句。有網友認為,在家里最好能統一一種語言與小孩交流,創造出單純的語言環境。
點評:
筆者不知道是否有研究表明,多種方言的復雜語境會導致孩子們的語言能力發育緩慢。但是,如果我們只倡導一種單純的語言環境,方言必然日漸勢微,甚至消亡。在教孩子學說話時,我們應該看到,語言既有交流工具的屬性,也有文化屬性,一些方言的工具屬性可能在逐漸淡化,但其文化屬性仍然珍貴。多元化的文化體系,很多時候是要靠多元化的方言來承載,推廣普通話與保護方言并不是 “勢不兩立”。
欄目主持 蔣安春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