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菜貴”困擾市民 我市推行“農超對接”欲降菜價
昨日,本報以《一棵菜心的自述——看我如何從1.5 元漲到4.48 元》為題(詳見:http://www.hynews.org/news/2012/0515/article_24852.html),報道了市區街面的蔬菜價格昂貴后,引起市民廣泛關注。記者昨日從農業部門了解到,我市50% 以上縣、鎮街市場蔬菜缺口大,約50%的蔬菜需外調,被人形象地稱為“窮人吃貴米”。目前,農業部門正努力通過發展 “農超對接”,提高蔬菜自給率,緩解“買菜貴”問題。
市農業現代化示范區領導小組辦公室盧今昉介紹說,從2011 年起我市每年安排 100 萬元“菜籃子”專項資金,優先做好供應市區的蔬菜生產基地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是發展“ 農超對接”,力爭到 2015 年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 60 萬畝,產量突破100 萬噸,蔬菜總產值達20億元。
“農超對接”降菜價
談到“農超對接”,盧今昉形象地稱之為一條農產品進入市場的 “高速公路”,在農產品價格持續上揚的今天,大力推行“農超對接”尤其重要,這也是破解“菜賤傷農、菜貴傷民”怪局的妙招之一。位于我市源城中田蓮塘嶺的蔬菜基地,是我市市區首家蔬菜定點供應基地,也是我市“農超對接” 的主要蔬菜供應基地之一。日前,記者在該蔬菜基地看到,村民們忙著摘青菜,鮮嫩的菜葉上帶著水珠,一壟壟的,看著著實喜人。該基地種植了菜心、上海青、奶白、白菜、芥菜、茄子、豆苗等10 多個品種的蔬菜,每年生產蔬菜1000 多噸,產品主要供應市區平價商店。據悉,目前,通過“農超對接”,市區幾家農副產品平價商店直接從農戶手中采購綠色平價農副產品。
由于“農超對接”模式直接減少中間流通環節,因而平價商店銷售的農副產品價格相對其他超市或市場要低20%至30%。
全省未來3年扶持資金超10億
據了解,中田蓮塘嶺蔬菜基地目前由張洲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現有農民社員60 戶。該基地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運營,由合作社組織菜農進行統一生產管理、統一技術標準、統一技術指導、統一購買使用投入品、統一組織銷售。
為扶持和加快蔬菜基地的發展,記者了解到,未來3 年,廣東省將安排10 億元財政資金投入到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超對接相關的項目,這些扶持資金將一定程度向評定為具有省級示范社資格的合作社傾斜。目前,我市已有96 家合作社具有省級示范社資格。盧今昉說,這對于我市“農超對接”的發展無疑是一個良好的機遇,將會扶持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投入蔬菜種植,為市區蔬菜供應提供穩定的供貨渠道,同時將推動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
基地供貨不穩影響對接
采訪中,一些超市在看好“農超對接”前景的同時也有擔憂,農民能否長期穩定地滿足超市需求成為關注焦點。市區一超市負責人表示,超市的需求量比較穩定,不能出現斷貨情況。但由于天氣、田間管理等因素影響,基地也可能出現蔬菜減產或絕產的情況。比如前一段時間連陰雨天氣,蔬菜的供應就受到影響,這時就需要從其他渠道進貨,從而使采購成本增加,這是導致零售價格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為避免采購過程中的成本增加,超市也將努力拓寬采購渠道,保障菜價的穩定。
據悉,作為落實“控物價”的措施之一,國務院相關部委正在醞釀全面推行基本蔬菜品種保險。按照國家發改委和農業部的計劃,保險以政府和農戶合作投保的方式進行,其中政府出資80%,農戶負擔20%。在這一保險機制下,保險公司將先按照基本投入給部分蔬菜品種確定一個成本價,當市場菜價低于這一成本價時,保險公司將給菜農以相應的賠償,從而減輕菜農因“天災”導致蔬菜減產或絕收的風險。記者了解到,目前,已有上海、安徽等少數地區實行了農產品保險制度。
本報記者 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