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 鐵法柔情 源城區打擊“三違四搶”順利推進
“‘三違四搶’是一種‘少數人得利多數人買單’的錯誤行為,應該予以打擊。”在采訪中,源城區的不少干部群眾都如是說。源城區嚴厲打擊“三違四搶”專項行動得以和諧順利推進,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性化的關愛與協商 “在嚴格執法的同時堅持柔情關懷,我們才能實現和諧拆遷,優化城市發展環境。”源西街道辦事處主任賴志忠說,對違建戶多講政策、教育先行,對確實有困難的群眾給出路,清拆行動就會得到群眾的理解與配合。
源西街道大坑村有150 多戶群眾的住房屬于無證的違章建筑,但是,與其它地區以牟取高額征地補償款不同,大坑的違建房屋大多由有實際住房需求的群眾所建。這些家庭收入微薄,如果按政策清拆他們的違建房屋,很多人將無家可歸。面對這一特殊情況,區鎮兩級政府經協商溝通,通過簽訂承諾書的形式,讓部分困難群眾的住房得以暫時保留, “不搞‘一刀切’,對善良、守法的人要保護,是我們在清拆行動中堅守的底線。”賴志忠說。
人性化的執法還體現在清拆時盡量以人為本,為群眾減少損失。源城區范圍內有不少違建的養豬場,由于小豬尚未出欄,為了盡量減少清拆給群眾帶來的財產損失,該區對這些養豬場給予了三個月的暫緩拆除期限,贏得了群眾的贊許。
當違章建筑轟然倒下,化為一片廢墟,很難不讓人產生痛惜之感。但是,正是由于柔情執法和宣傳到位,源城區的黨員干部都自覺支持和參與清拆行動。該區東埔街道辦事處高塘村干部李育青在政府清拆行動的前一天,就帶頭將自家違建的養豬場拆除,“當時還砸死了3 頭小豬,但雖然虧了本,卻贏了義,所以我們都支持這次行動。”
源南鎮的居民劉延偉2010 年在和平村向私人非法購買了80 平方米土地,并于2011 年底建起了一棟房屋。清拆行動開始后,他主動搬出了才住了幾個月的新房,配合政府完成清拆。“建房時,我對這一塊的法律法規了解不多,以為在自己買的地上建房可以不用報批。”他說,拆房時看著也心疼,但經過工作人員的解釋,自己也能理解政府的拆違行為,“以后城市發展得好了,大家都會受益。”
本報記者 蔣安春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