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廣新局提出防止文化遺產過度開發
大力實施“文化河源”戰略,如何保護、開發文化資源是一個重要課題。這兩者相輔相承,又有著需要平衡協調的“雙刃劍”關系。近日,市文廣新局局長梁偉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文化遺產的開發應由政府統一規劃、指導,符合相關法規,防止民間資本過度地商業開發和濫用。
開發文物建筑、發展文化旅游項目,我市在這方面早有嘗試。如和平林寨古村落、東源蘇家圍、龍川佗城等,都取得了一定成效。這些成功的事例,刺激了民間資本對古建筑開發利用的投入,拓寬了古建筑維修資金的渠道,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民間資本無序投入,輕視文化部門的審評意見,造成古建筑“破壞性保護”的現象。
對此,梁偉光指出,要妥善處理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發展的關系,“各地在對名人故里、故居或文化遺址等進行合理適度地開發利用時,要防止過度地商業開發對文化遺產內涵的肆意歪曲和濫用!
他建議,政府應設立民間資本投入文博事業的準入門檻,規范社會資金使用,爭取雙贏;同時,文化部門將采取措施,堅決禁止對文物資源的無序、過度、破壞性的開發利用,并加強對文保單位的監管,保護好文物的原始環境與風貌。
但是,防止過度商業開發并不是放棄對文化資源的利用。梁偉光指出,依托地方文化資源優勢,打造具有河源特色的文化品牌,是盤活“文化河源”這局棋的關鍵,其中,“恐龍文化”和“歷史文化”這兩張牌是河源的優勢牌。
“我們將重新啟動河源恐龍遺址公園建設,制定招商引資政策,重在吸引有實力、有創意的大型文化企業參與投資。”梁偉光透露,我市還擬把市恐龍博物館升級為“中國恐龍蛋博物館”,打造河源恐龍文化產業鏈。
此外,在打響“歷史文化牌” 上,我市將加快推進源城太平風情街、東源新港客家風情鎮、和平林寨古村落、龍川趙佗古城、連平忠信花燈街、紫金縣宗祠文化街等特色景區的開發,加大對花朝戲、客家山歌、龍川木偶、客家釀酒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
本報記者 蔣安春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