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積極探索政策性森林保險 林地樹木有了“護身符”
“人險、車險、財險……”這些名詞對許多人來說早已耳熟能詳。但是對于地道的林農來講,給自家的林地樹木上保險卻還是件新鮮事。記者獲悉,為期一年的政策性森林保險試點工作日前在我市展開。這意味著,林農只要買了森林保險,林木在受到蟲災、火災等災害的損毀后,便可獲得相應賠償。
企盼森林“護身符”
我市素來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森林資源十分豐富,同時也是森林災害頻發區域。隨著“林改”的深入,林農們有了自己的“第二塊責任田”。但是由于林農整體經濟實力較弱,抗風險能力不強,遇到蟲害或天災只能望天嘆息。
如今,能夠實行政策性森林保險,相當于林地樹木有了“護身符”。 “天災、蟲害難以預料,現在林農以包干到戶的專業戶為主,種植面積一般為100 畝到1 萬畝之間,有了森林保險可有效降低經營風險,大家的投保意愿都比較強。”連平縣大湖鎮從事經濟林種植的賴生告訴記者。前幾年,他種植的經濟林發生了蟲害,只能自己掏錢防治,給生產帶來了很大的負擔。他聽說其它省份實施了政策性森林保險后,到河源幾家保險公司咨詢,卻沒有森林保險的險種。為此,他只能失望而歸。
生態林100%保費補貼
根據省林業部門統一部署,從今年開始,韶關、河源、梅州、湛江、肇慶和清遠6 個地級市和部分省屬林場先行開展為期一年的政策性森林保險試點工作。
最近出臺的《廣東省政策性森林保險試點工作方案》提出,全省森林綜合保險費率為千分之四,不分樹種和林齡每畝保險金額平均為500 元。
市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說,參加森林保險可以申請中央財政森林保險保費補貼,林業生產經營者只需承擔很小部分的森林保險保費。林農自己投入的保費每畝每年僅為2 元。在保險期內,因火災、暴雨、暴風、洪水、泥石流、旱災、冰雹、臺風、暴雪等造成保險林木損毀,包括流失、掩埋、主干折斷、倒伏、死亡或推斷死亡等表現在內的直接經濟損失,由承保機構按照規定進行賠償。
據了解,按照分類實施的原則,生態公益林實行全省統保,商品林實行自愿投保,財政對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按不同比例予以適當補償。生態公益林的保費補貼比例為100%,商品林的保費補貼比例為70%。我市商品林林木經營者可以自主選擇投保方式,林業企業、林業經濟合作組織、林業經營大戶等可直接向當地選定的承保機構投保。
積極探索服務方式
政策性森林保險已經在我市破冰啟航,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項保險的推廣,將有效提高當地林農及林業企業發展林業生產、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實現生態得保護、林農得實惠、保險得發展的三贏局面。
對此,市林業局主要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市正在制定政策性森林保險試點工作方案,將積極探索創新森林保險服務方式,充分調動林農和保險公司的積極性,解決林權過于分散、投保和理賠手續繁瑣問題,嘗試推廣鄉鎮或者村統一投保、統一交納保費的模式,按照“誰交錢,誰受益”的原則,認定保費交納者和保險標的物所有人同為保險受益人,理賠時按比例分享。
本報記者 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