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水利普查用上GPS 測量誤差可控制在0.5米以內
本報訊(記者 張濤 通訊員 梁明文)記者昨日從市水務部門獲悉,自2010 年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啟動以來,我市已經完成各級普查機構組建、普查員選聘和培訓、用水臺賬建立、普查數據外業采集等工作,共建立普查對象20641 個,將于本月底前全面完成普查成果匯總驗收與上報工作,整個普查將于年底結束。
據悉,此次普查對象主要是我市轄區內的所有河流湖泊、水利工程、經濟社會用水戶和河湖開發治理保護、水土保持及水利單位。主要以湖、水利工程、經濟社會用水、河湖開發治理保護、水土保持、水利行業能力建設、灌區和地下水取水井專項普查等8 個內容進行普查。普查充分利用高分辨率遙感技術(RS)、全球定位系統技術 (GPS)、基層臺賬管理系統、數據庫技術等現代技術手段與傳統調查方式相結合方式進行。高新技術的應用,不僅提升了普查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還將節省一定的人力、物力,其中運用GPS 定位系統,測量誤差可控制在0.5 米以內,確保了水利普查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為搭建上下貫通、便捷高效的交流互動平臺,市水利普查辦還組建了QQ互通平臺,全天候在線接受業務咨詢,大大促進了水利普查工作的有序推進。“利用QQ群將全市1710 名水利普查員聯網辦公,便于及時發現和解決普查中遇到的各種技術問題”。
市水務局局長古敏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普查將按照國家和省水普辦有關要求,倒排工作計劃、細化工作方案,確保普查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爭創一流普查成果。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