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召開“四大戰略”專家咨政會
本報訊(記者 蔣安春)昨日上午,我市召開“四大戰略”專家咨政會。廣東省社科院副院長李新家等9 名專家就“生態經濟”、“宜居城鄉”、“文化河源”、“善治河源” 四大戰略提出了全局性、針對性的思路和建議。在聽取專家意見后,市委書記何忠友指出,河源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轉變傳統的發展思路,把握自身獨特優勢,在生態建設的基礎上,走一條符合山區特點的科學發展之路。
市長彭建文主持會議。市領導吳善平、蘇全貴、黎意勇、彭定邦、謝春森等出席咨政會。
會上,專家們普遍認為,“四大戰略”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部署,緊緊把握了時代發展趨勢,特別是對指導欠發達山區的發展具有前瞻性、創新性和可操作性。他們認為,河源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在“工業立市” 思路之外多辟蹊徑,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突破口。
對此,專家指出,河源要把握好自身具備的生態、山水、恐龍文化、客家文化等獨特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和戰略性新型產業,構建山水人和諧共生的生態河源。在發展生態經濟上,要讓綠色理念前移,從產品的原材料標準、組件、生產工藝、售后服務的整個過程貫徹綠水青山的理念;在建設宜居城鄉上,要加強水源保護,整治農村環境,控制城鎮、工業園區開發強度;在打造“文化河源”上,可建設文化產業實驗示范區和文化產業園,并深度挖掘恐龍文化資源;在“善治河源”上做到“放權、簡政、服務”。
對于專家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何忠友表示市委、市政府將認真消化、吸收,并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去。他說,河源要充分認識到自身的獨特優勢和今后發展要走的獨特路子,“如果按照傳統路徑走,我們就永遠是追趕者,而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這條科學發展之路,立足在生態建設的基礎上,但是,要破除“保護生態就不能發展”、“發展就是破壞生態”的錯誤思維,認識到綠色崛起是在保護生態的同時,尋求到足夠支撐河源良性發展的產業新路,這樣,才能實現生態良好、生產發展、百姓幸福的目標。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