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國土局將采取措施既要保發展又要保紅線
未來5 年,我市要大力實施 “生態經濟”發展戰略,而發展重大產業項目和加快推進交通建設成為其中重要一環。越來越多的重大項目進駐河源成為必然之勢。如何做到既保障這些重大項目建設用地,又確保耕地保有量穩中有升?就此,記者采訪了市國土資源局局長劉振林。他表示,現在我市已進入相對較快的發展軌道,提供用地保障是重要因素之一,一定要積極主動向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國土資源部門匯報河源經濟發展的環境、速度和勢頭,以及解決用地的措施,多爭取用地指標以確保重大項目用地。
“要盤活我市土地存量,通過一些舊廠房、舊城區、舊房屋的改造,爭取更多的用地指標。”劉振林說,要按照節約用地要求,分配好用地指標,發揮用地指標最大效益。同時提高辦事效率,加快用地報批速度,讓一些項目早落戶、早動工、早產生效益。
項目建設用地不可忘,而耕地保有量也是關系農民生存的大事。未來在確保我市項目建設用地的同時,又如何確保耕地保有量穩中有升?“保護好耕地就是保護好我們的未來。省里下達我市的耕地保有量任務是約188 萬畝,而河源現在耕地保有量是209 萬畝。”劉振林告訴記者,關于如何來守住這根紅線,首先,要組織基層力量加大對耕地保護的巡查力度。其次,嚴厲打擊在耕地上進行非法建設的一些違法用地行為。最后,要運用國家的一些政策加大農田整理力度,加大力度對低效園地、山坡地的開發,提升耕地的等級,實現占補平衡。
同時,耕地保護需要全社會共同來關注,要動員全社會珍惜土地,自覺愛惜土地、保護土地,讓保護土地成為全社會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
本報記者 黃丹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