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聞網由河源晚報社主辦!新聞網旗下: 在線數字報 | 新少年
          當前位置:河源新聞網 >> 新聞 > 時政要聞 > 閱讀新聞

          經營規模小 市場意識淡 產業化水平低 蜂蜜遇“賣難”

               對于河源的蜂農來說,今年是一個好年頭,夏蜜的產量比往年多了兩成。但是,因為銷售不暢,蜂農的臉上難見笑容。日前,本報對東源、紫金、龍川等多地蜂農的夏蜜滯銷情況進行了報道。

                蜂農為何難嘗“ 釀蜜”甜頭?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信息滯后只能“等上門”

                東源縣是全國首個“中華蜜蜂之鄉”,民間飼養蜜蜂的歷史有上千年。但是,絕大多數蜂農養蜂憑感覺,靠天吃飯。

                養蜂需要依靠山區豐富的花蜜資源,養蜂人多分散在偏僻鄉鎮,信息的滯后讓他們很難及時把握市場動態,只能靠經驗收蜜。“今年的夏蜜比往年多產了兩成,但市場收購價才3 元,如果按這個價格賣就虧啦。”燈塔鎮上圍村蜂農袁娘檢告訴記者,往年夏蜜的價格能賣到5 元,而且只要收了蜜,很多人都會聞訊而來,“沒想到今年的價格會壓得這么低,大家都不愿賣。”

                袁娘檢養了10 多年的蜜蜂,但坐等收購者上門的銷售方式始終未變,“小量的蜜會銷給本地人,大多要等惠州、東莞的客戶上門來。”這種銷售方式單一而且脆弱,一旦市場起了變化,蜂農就會陷入被動。

               

          經營規模小難形成“拳頭”

                記者從東源縣科協了解到,目前,該縣有蜂農1620 戶,蜂群 3.5 萬群,蜂蜜年產量達1500 噸以上。但與此相對應的是,全縣僅有一家蜂蜜企業——廣東聚康源蜂業發展有限公司。

                散、小、粗——這是東源養蜂業的現狀。據了解,東源縣雖已成立了養蜂協會和養蜂合作社,但僅有300 多戶蜂農加入上述組織。而且,合作社發揮的作用有限。“主要是用于蜂農之間的技術、信息交流。”東源縣科協秘書長張文光說。

                未能抱團發展,蜂農在市場上就難有主動權,抵御風險的能力差。“更重要的是,難以形成叫得響的‘拳頭’品牌。”張文光說,作為 “中華蜜蜂之鄉”,東源的蜂蜜是純綠色產品,名聲很好,但多是散裝蜜,沒有形成一個主推品牌。

                大同路一家特產店的老板告訴記者,雖然很多外地游客都想購買河源的蜂蜜,也有人向她推銷本地的蜂蜜產品,但由于這些產品沒有品牌,沒有標簽,也沒有生產地,根本不敢擺上貨架銷售。

               

           產業水平低攤薄利潤

                對于袁娘檢等蜂農而言,夏蜜難賣,除了價格原因,還因為其保質期不長,儲藏不易,如果沒有經過加工,一兩周后就會變質。

                目前我市雖有一家蜂蜜企業,但其加工基地也遠在廣州。

                廣東聚康源蜂業發展有限公司河源分公司總經理柳澤水告訴記者,該企業已在我市建立了集蜜蜂養殖、蜜蜂科普、文化、休閑購物于一體的“桂山中華蜜蜂文化園”,但由于其生產加工基地一直未能搬遷至河源,其收購蜂蜜的能力受到極大限制。“今年,我們以高出市場價的30%至50%,收購了夏蜜10 多萬斤。”柳澤水說,如果生產基地能落戶河源,他們完全有能力“吃下”東源縣全年的蜂蜜產量。

                由于選址和市場準入資格問題,聚康源的生產加工基地遲遲未能建成。“我們只能把從河源收購的蜂蜜運到廣州加工,再運回河源銷售,這樣一來,有8%至 10%的毛利潤就在流通環節中消耗了。”柳澤水說,如果能減少流通環節,他們就可以把這部分利潤讓利給蜂農和消費者,從而激發養蜂人的積極性,推動蜂蜜產業發展。

                       

                        蜜蜂養殖亟需產業化

                夏蜜高產了,但卻因為找不到銷路、銷售價格低而造成蜂農收入大幅下降,甚至血本無歸。類似現象,在其他農產品銷售時也曾屢屢發生。去年,紫金古竹的冬瓜、和平上陵的椪柑就有過類似遭遇。

                這些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農戶如何才能更有效地面對市場、應對市場、制勝市場,而不是在市場的強力面前脆弱不堪?

          反思一:強化市場風險意識

                市場變化起起落落,農民是參與市場的主體,也是承擔市場風險的主體,不僅要有,而且要強化市場和風險意識。雖然農產品一滯銷,媒體就幫忙“吆喝”,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媒體和社會各界“特事特辦”的關心和努力不應也不可能成為常態。農民如果缺乏必要的市場風險意識,盲目生產,容易導致無法承受之重。

          反思二:改變傳統經營體制

                傳統銷售習慣讓大多蜂農只愿坐等客戶上門買蜜,而不愿主動尋找市場。蜂農雖然有一定的老顧客,但銷售渠道太單一和脆弱,一旦市場起了變化,就容易束手無策。

                如何才能更好地規避市場風險?市農業局市場與信息科科長盧今昉說,蜂農要改變傳統的“單打獨斗”局面,可以通過成立蜂農合作社的形式抱團發展,這樣一來,讓蜂農統一品種、統一生產、統一銷售,不僅可以打造自己的品牌和開拓自己的銷售渠道,還可以提升蜂農的組織化程度,并通過整體的實力來提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反思三:走產業化經營之路

                產業化經營是改變目前養蜂業“散、小、粗”現狀的最有效手段。廣東聚康源蜂業發展有限公司河源分公司總經理柳澤水說,一旦蜂蜜經過濃縮、脫水等深加工處理,即使是易變質的夏蜜也可以保存一兩年之久,這樣,農民就不會急著在一兩周內把蜂蜜集中銷售出去。

                此外,精深加工后,蜂蜜的附加值得到提升,這一部分利潤可以通過企業適度地返回給蜂農,讓蜂農增收,促進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帶動行業良性發展。而且,一旦養蜂業形成產業化經營,企業在本地有了加工基地,也必然會減少從原蜜到產品之間的流通環節。“企業利潤更高,就可以讓利蜂農和消費者,促成多贏。”柳澤水說。

                盧永昉認為,產業化經營的另一個利好是會形成一個或多個蜂蜜品牌,促成河源蜂蜜被更多人熟知,走向更大市場。

          反思四:要加強特色產品的宣傳

                俗話說,酒香也怕巷子深。一直以來,河源的蜂蜜雖然名聲好,但名不彰,不為人熟知,自然難以贏得更多市場。

                “本土的特色產品要加強自我宣傳,像東源的仙湖茶和連平的鷹嘴蜜桃,現在都是供不應求。”盧永昉說,河源的蜂蜜在形成品牌后要加大宣傳力度,多到外面吆喝,“黃婆賣瓜”才會越賣越好。

               本報記者 蔣安春






          上一篇:今年第三季度要預防臺風災害
          下一篇:我市將組織11 家企業參加名優農產品聯展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更多 >>

          熱度排行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案例展示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久久| 最近免费韩国电影hd视频| 成人免费草草视频|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变态调教视频国产九色| 乱人伦视频中文字幕| freeⅹxx69性欧美按摩|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久久久| 日韩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免费一级特黄特色大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欧美激情一级欧美精品| 少妇愉情理伦片丰满丰满|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 亚洲人成在线中文字幕| 99国产小视频|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 天天综合网天天综合色| 动漫成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97国产免费人成视频| 手机在线观看视频你懂的| 国产午夜爽爽窝窝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2021免费日韩视频网| 欧美91精品久久久久网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aⅴ嫩草|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www| 91手机看片国产福利精品|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白丝AV网站|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区| 80s国产成年女人毛片| 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18成人片黄网站www| 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翁想房中春意浓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