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新聞點評
本報7 月16 日報道:記者調查發現,在城市街道上,不僅自行車越來越難找地方存放,連過去隨處可見的自行車修理鋪也漸行漸遠,特別是在城市主干道、新興居住區等地方,幾乎難覓修車店。
點評:綠道多了,自行車一族再度興起,隨之而來的是對修車服務需求的增長。記者調查發現,一方面市民在主干道和新興居住區難以找到修車點,另一方面是“潛伏”在老街巷的一些修車點生意冷清。要消除這種矛盾現象,既需要城管部門對修車鋪多點寬容,也需要修車人自身轉變觀念,跟得上自行車發展的潮流。因為,老一套的修車工具和材料,必然難以滿足新興自行車族的需求。
本報7 月17 日消息:市文明辦決定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河源好人”推薦評選活動,政府單位、社會組織和市民可推薦身邊的 “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 5類好人。
點評:“曬一曬”身邊的好人,讓做好事者得到尊重,可以喚起更多人向善的力量,讓“熱心”、“老實”不再成為“傻”的隱晦貶義詞。
本報7 月17 日報道:記者在市直企業用工暑期招聘會上了解到,不少企業出現勞動力不足的現象,出現“招工難”問題;另一方面,求職人員則多抱怨“找工難”。
點評:企業感嘆“招工難”,求職者則抱怨“找工難”,兩方訴求的背后都有諸多因素。從就業觀念來說,80 后、90 后和父輩已經有很大不同。父輩們挑工作更求找到一個“鐵飯碗”,年輕一代則總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徘徊,想要找一份契合理想又能緩解現實壓力的工作自然不易。另一方面,80 后、90 后的文化素質基本高于父輩,但卻沒有老一輩那么能吃苦,缺乏腳踏實地的精神卻總是仰望星空,自然和企業的期望值相差太遠。就企業來說,單純地靠提高工薪來招攬人才也不是良策,營造一種具有人文情懷和發展空間的企業文化,才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長久之計。
本報7 月19 日消息:日前,中國地熱委員會專家組到和平縣,對該縣申報“中國溫泉之鄉” 稱號工作進行考察指導。
點評:申報“ 中國溫泉之鄉”,對和平縣甚至全市來說,都是一件大好事。但值得思考的是,諸如“中國蜜蜂之鄉”、“中華恐龍之鄉”的牌子,我們已經拿下好多年,但有些牌子只是在墻上掛掛,既叫不響也擦不亮;有些雖然叫得響,卻沒有真正發揮作用。假如這些牌子只是一塊空殼,或者是口頭上的一句宣傳語,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去爭取實無必要。所以,拿下牌子后,還要在怎樣把它打造成“金字招牌”上多下功夫。
欄目主持 蔣安春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