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畢業后跟農民工搶飯碗
清華大學研究機構披露,2011 年大學應屆畢業生69%起薪不到2000 元。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 年外出農民工月均收入首次突破 2000 元大關,達2049 元。不少大學生感嘆:歷經十幾年寒窗苦讀,通過競爭慘烈的高考,經過4 年乃至更長時間的高教洗禮,畢業后竟發現需要和農民工兄弟搶飯碗,且工資還比農民工低。由此引發的輿論爭議很多,譬如,這種現象正常嗎?
正方:
這是合理的薪酬體系
如今,高等教育正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邁進,擴招后的10 年間,大學招生規模以年均約30%的速度遞增,入學率達到了60%,有些地方甚至高達70%以上。“大學生”已不再是“高端人才”的代名詞。其次,也沒人說農民工就一定是低薪群體吧?業務熟練、技術高超的農民工工資為何就不能比大學生的起薪高?不用說現今有多少大學生是在游戲與戀愛中度過大學生活的,而許許多多的農民工從一出來工作便勤懇學習,認真鉆研,各種努力與汗水,難道不值得拿一份像樣的薪水嗎?大學生們要比,跟他們比什么?更何況,在美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許多藍領的工資也大大高于白領的工資。這說明,即便多數大學畢業生的工資真不如農民工,也不一定就是壞事,這說明我們的社會分工已越來越成熟,不同崗位有不同的待遇和社會價值。
網友胖子
——摘自新浪微博
反方:
教育與市場之間有矛盾
大學應屆畢業生收入為何不如農民工?一個答案便是現行教育體制、教育模式與人才市場的需求脫節或矛盾。我們的大學教育究竟以學術研究為導向還是以市場為導向,定位一直不明確。如果像職業教育學院一樣定位明確——以市場為導向,相信大學生收入不會低,即使低于農民工也是暫時的。而且,目前大學是以行政為主導,而人才需求與待遇水平又是市場來主導,這本身就是矛盾。再加上很多大學專業設置不盡合理,專業設置重復,導致大學畢業生競爭加劇,從而影響到收入水平。
網友小強
——摘自新浪微博
欄目主持:吳志堅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