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書記何忠友細說“河源打造廣東綠谷謀求綠富雙贏”
“廣東綠谷”首次在市委六屆二次會議提出后,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河源將如何打造成“廣東綠谷”?近日,市委書記何忠友在接受省市媒體記者采訪時指出,將河源打造成“廣東綠谷”,其內涵包括“發展之谷”、“生態之谷”、“幸福之谷”,這既是河源走生態文明之路的重要載體,也是謀劃河源未來發展的重要抓手。
堅持“工業富市” 發展生態產業
5 月29 日,河紫高速公路的動工建設,拉開了我市新一輪高速公路大建設的序幕。經濟發展,交通先行!敖煌ㄊ且粋基礎性、先導性的行業。如果沒有交通的便捷和發達,要想發展經濟,那都是缺乏實際基礎!焙沃矣颜f,河源的發展,有賴于基礎設施的改善和帶動。今后我市將加快推進汕湛、大廣、汕昆、粵湘、東環高速公路建設,加快國、省、縣道改造升級,完善全市路網規劃,致力于打造一個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同時,我市將加快電網規劃建設,全力推進重點輸變電工程建設,提高供電能力和質量。“在交通條件改善后,交通的發達便利將成為吸引人員到我市進行旅游、投資非常重要的條件!焙沃矣颜f,破解交通瓶頸后,我市將繼續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堅持高起點高質量地發展,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實施“生態經濟”戰略,堅持“工業富市”,加快工業化進程、做大做優經濟蛋糕,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的“兩化融合”,發展壯大新能源、新電子、新材料、新醫藥的“四新”產業,著力構建結構優、附加值高、競爭力強、具有河源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何忠友說,今后,我市將圍繞 “四新”等新型高端產業,瞄準產業鏈高端環節和關鍵缺失環節大力招商,推動項目招商向產業招商轉變,下半年重點開展中興通訊上下游產業鏈、礦產及水資源產業等專題招商活動。
呵護青山綠水 提升環境質量
河源最大的優勢和最強的競爭力就是生態。如何避免發達地區的傳統路徑,科學處理好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走出一條適宜河源山區實際的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文明的發展之路,是擺在我市面前的一道難題。
“河源是全省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飲水源保護地區!焙沃矣颜f,首先,我們要保護好生態環境。同時,要正確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保護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發展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河源擁有一流的生態環境,如果我們按照傳統的老路子發展,那么永遠只能在珠三角地區的發展過程中處于一個跟進的狀態,這樣就會破壞我們的生態環境。
何忠友指出,河源要積極護綠添綠,促進生態良好。一方面,精心呵護好青山綠水,自覺拒絕高污染產業,主動完善環保設施,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以節能減排和降低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絕不靠犧牲生態環境和人民合法權益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培育建設好青山綠水,大力推進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大幅增加優質“綠量”、水量和空氣量,以綠色增量提升生態環境的質量。通過推動發展與保護的良性循環,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實現“綠富雙贏”。
致力宜居宜業 讓生活更美好
在東源縣順天鎮金史村里,我們可以驚喜地看到整個村的水泥硬底化道路兩旁都安裝上了統一標識的環衛垃圾桶,合理規劃建設有垃圾堆放池,農村原來垃圾亂扔亂堆、臭氣撲鼻的現象銷聲匿跡了,取而代之的是衛生、清潔、舒適的新景象,群眾在環境優美的村莊里安居樂業。我市當前推進的城鄉清潔工程,不僅將大大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而且是建設幸福農村的具體實踐。
“轉型升級是發展路徑,生態文明發展是前進方向,幸福河源是發展目的。”何忠友指出,要順應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生活的新期待,高度關注民生,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發展普惠型民生福利,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全社會培育工作上積極進取、生活上知足常樂、心態上理性平和的良好心態,增強發展的包容性和社會的和諧度,提高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
本報記者 劉曦 /文 陳仕平 /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