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產業轉移園“比武”中山(河源)轉移園再獲“優秀”
中河轉移園已成為東江畔的一座美麗的工業新城
本報訊(記者 蔣安春 通訊員 陳智聰)日前,省政府通報了 2011 年度全省產業轉移目標責任考評結果,記者獲悉,繼2010 年后,中山(河源)產業轉移工業園(以下簡稱中河轉移園)在全省15 個省示范性產業轉移工業園的考評中再次排名第一,獲優秀等次。
在競爭激烈的省示范性產業轉移園“大比武”中,中河轉移園緣何能再拔頭籌,其制勝之道有哪些?記者了解到,經過7 年建設,中河轉移園已形成了手機及其配件制造、精密模具制造、太陽能光伏三大主導產業和食品飲料、五金塑膠、服裝制造三大特色產業,成為我省發展速度最快、產業集聚度最高、環境保護最好、帶動能力最強的產業轉移園之一。
亮點一 產業招商“四新”集聚
如果站在高處俯瞰中河轉移園,會發現昔日的荒坡灘地已成為東江河畔的一座美麗新城。更讓人欣喜的是,這座工業新城正呈現出日益蓬勃的發展生機:一邊是已建好的廠房整齊靚麗、井然有序;一邊是正在開發的地區機器轟鳴、車輛往來。
良好的發展勢頭,是中河轉移園能脫穎而出的關鍵。記者了解到,2011 年,中河轉移園共引進工業項目13 個,合同投資總額135.9 億元。其中新電子項目6 個、新能源項目3 個,進一步壯大了園區 “四新”產業的規模。如今,轉移園內已引進工業項目140 個,投資總額達434億元。
中河轉移園已成為全市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領頭羊”。廣東漢能、中興通訊等一批省市重點項目先后落戶,讓園區的主導產業優勢進一步凸顯,使其成為全省新電子、新能源等“四新”產業集聚的洼地。以手機產業為例,2011 年,轉移園全年手機產量達4964 萬臺,同比增長43.9%。
亮點二 轉型升級內優外拓
在國內外經濟形勢嚴峻的 2011 年,中河轉移園的工業經濟卻再度躍上了一個新臺階,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35.2 億元,同比增長24%;工業增加值61.1 億元,同比增長40%。取得這樣一份靚麗的成績單,既源于園區在招商選資上成績斐然,也源于園區在引導企業轉型升級時頗有奇謀。
記者了解到,去年以來,中河轉移園大力鼓勵和支持貼牌加工企業開展研發設計、創建自主品牌。冠瑞通訊、維圖通訊、中創實業、海川科技等公司成功實現由貼牌生產企業轉為委托設計和自主品牌混合生產企業,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此外,園區還積極組織企業申報研發機構,開展技術改造和設備升級。比如,新勇藝科技集團通過購進國外先進設備,放棄了低端產品的生產,改為生產數碼相機等高端產品,公司產值和利潤有了大幅提升。
在內優結構的同時,中河轉移園還幫助來料加工企業大膽開拓國內市場。2011 年,豪勁塑膠五金制品廠等4 家來料加工企業實現了不停產轉型,產值和稅收大幅增長。
亮點三 優化環境暖企惠民
在2011 年,企業受國內外經濟形勢影響遭遇發展“寒流”,而中河轉移園的一系列暖企政策,成為園區“破冰”發展的重要舉措和催化劑。
在經濟危機中,對企業首當其沖的就是流動資金緊張問題。為此,中河轉移園著力構建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體系。2011 年,轉移園引進了深圳“評信通”融資服務中介,讓園內企業能夠享受到深圳地區銀行的高質量金融服務,目前已為企業融資1000 多萬元;成立了“鴻福東”小額貸款公司,為企業提供貸款3.45億元。
影響 可成為招商的又一“金招牌”
中河轉移園在省示范性產業轉移工業園考評中再度折桂,按照有關規定,將獲得省有關部門的資金和土地指標獎勵。
而連續兩年在考評中榮獲全省第一,足以證明中河轉移園的 “真金”品質,這將使轉移園在今后爭取省有關政策、資金扶持時贏得主動,從而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更重要的是,這次考評的結果,將成為園區招商的又一塊‘金招牌’。”市高新區有關負責人表示,每年度的全省產業轉移目標責任考評工作,是對全省轉移園的一次分量最重的“大檢閱”,中河轉移園能脫穎而出,將極大地鼓舞已落戶企業的發展信心,吸引更多企業前來投資興業。
更多信息詳見河源民生論壇:http://bbs.hynews.org/thread-308932-1-1.html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