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扶貧“雙到”工作獲實效 助4.21萬戶18萬余人脫貧
本報訊(記者 吳志堅)在幫扶單位的幫助下,東源澗頭鎮洋潭村打造了檸檬、油茶、珍稀林木3 個“千畝基地”,每到豐產期,這3 個基地的收入可達到1000 萬元。這是我市扶貧“雙到”工作成效的一個縮影。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截至7 月底,我市已累計投入扶貧 “雙到”資金16.11 億元,幫助全市 4.21 萬戶18 萬多人脫貧,貧困戶人均年純收入達到6109 元,已基本實現省提出的“三年任務兩年完成”目標。
據介紹,累計投入的16.11 億元,讓每個貧困村平均分得506.6 萬元,讓貧困村的集體經濟顯著加強。在冊的318 個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超過了3 萬元,平均達到5.36 萬元,而2008 年村集體收入達到3 萬元以上的僅有74 個。貧困村村道全部實現硬底化,僅在 2010 年到2011 年兩年時間,就建設硬底化村道1321 公里;7 萬多農戶飲水安全問題基本解決;新建村公共文化衛生設施1450宗。
據悉,為讓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我市在逐步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同時,堅持扶貧與扶志結合,實施產業、教育、金融等多方面扶貧,鼓勵和幫助貧困村、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主導產業,開發各種資源,增強貧困村和貧困戶的自我造血功能,實現穩定脫貧。據了解,目前全市318 個貧困村已建立 1221 個生產經營項目,平均每個村3.84 個項目;85%的省定貧困村建立起1—2 個村級主導產業或特殊產業,81%的貧困戶已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協會、種養大戶等的帶動,實施產業化經營。
此外,為建立健全扶貧開發長效機制,今后,我市將通過“公司+ 基地+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多種方式,引導貧困村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力爭實現每個貧困村至少有一個產業基地、專業合作社,讓每個貧困戶至少參加一個產業基地或一個專業合作社的生產經營。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