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子書 手機閱讀 網絡瀏覽 河源市民閱讀習慣在改變
一位年輕讀者在圖書館認真看書
進入8 月中旬,我省多個地市舉辦“書香節”,引爆了這個夏日,在高溫下帶來了一陣“ 書香”。在信息傳播日益強大的環境下,網絡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行為方式。電子書、手機閱讀、網絡瀏覽等新興閱讀方式日益挑戰傳統閱讀,我市市民的閱讀情況如何呢?越來越浮躁的人們,會否失去了課外閱讀的人文內涵?
現象:我市讀書氛圍不足
記者在市區圖書館、多家書店走訪發現,看書的市民寥寥無幾。“我市的閱讀環境、條件還是比較落后。”在廣州讀大學的繆輝回來過暑假,有空就到圖書館或書店看書,他認為閱讀環境不好,對市民閱讀的積極性沒有吸引作用。
“現代化圖書館的模式應該是集閱讀、欣賞、享受及休閑為一體,目前我市圖書館條件比較艱苦,閱讀的人流量不大。”市圖書館館長劉國強告訴記者,市圖書館在節假日時間里人流量會大些,主要是學生居多,另外也有部分老年人及附近居民經常借閱圖書,“有好幾個年輕人經常來借書看書,可能是不受工作時間限制,但我市整體的閱讀氛圍還是不夠濃。”
調查:市民閱讀習慣在改變
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開展的調查顯示,我省數字化閱讀位列全國榜首。在閱讀媒體上,廣東的數字化閱讀高達70.5%,位列榜首且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1.9%。
一位姓張的同學表示,他來圖書館就是看看期刊,很少借書,原因是需要的新書在這里很難找到,在網絡上反而容易讀到。“數字化閱讀也是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可以根據不同功能、種類把數字化書籍分門別類,迎合了大眾讀者的需求。”劉國強表示,市圖書館正整合資源,建立數字化閱讀網絡,讓持證讀者除了可以在圖書館閱讀外,還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進行網絡閱讀。而青少年的閱讀習慣也越來越多地打上了網絡印記,不少中小學生都表示每天的課余時間都要上網,而時間比紙質圖書的閱讀還長。
發現:閱讀興致各有側重
記者在市圖書館調查發現,閱讀層次較高的讀者多會選擇地方文獻、地方縣志及學術性書籍,主要是了解學習本地人文歷史。大部分讀者主要是以文學小說、歷史故事及少兒書籍為主。
“期刊的銷售比較好,很快就脫銷了。”市連鎖書店三味書屋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閱讀方面最為突出的特點是90 后購買漫畫書刊的比例遠遠高于其他文學類期刊。另外,就是0-12歲的親子閱讀最為暢銷。課外閱讀方面,小學生喜歡童話、寓言、神話、傳奇故事;而初中生偏愛科幻類、武俠類、言情類小說的居多;而更多的高中生則偏愛一些靈異、偵探類小說和含幽默畫類的涉奇獵異類書籍。“成年人購買的主要以電腦、養生等帶有業余學習類的書籍居多。”
結果:讀書成生活奢侈消費 “每天有那么多的事要做,回到家就只想睡覺,周末還經常加班,基本沒時間看書。”在建設大道上班的劉小姐表示,很想在業余時間看書充實自己,但確實沒有多余的時間。大部分市民都表示,在快節奏和充滿競爭的今天,人們更多的是迫于學習和工作的壓力查閱書籍,要好好看一本自己喜歡的書似乎已經成為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雖然知書不一定就達理,但好的閱讀確實能提升人的素質,可要找到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確實不易。“去書店逛逛,會發現成堆的教輔材料,滿架子的勵志、玄幻小說,想看的書動不動就五六十元一本,有時真感覺讀書是件奢侈的事情。”劉小姐如此感慨。人們閱讀方式發生變化、讀書時間受到擠壓的同時,閱讀的氛圍不夠多也是“讀書人”越來越少的原因。
本報記者 葉園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