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實地 扎根臨江 紫金舞動發展龍頭向幸福方向快跑
新一輪的擴園行動,將不斷完善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學習貫徹市委六屆二次 全會精神縣區行”啟動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市委六屆二次全會精神,推動“三賽”目標責任的落實,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本報今天起推出《學習貫徹市委六屆二次全會精神縣區行》系列報道,著重報道各縣(區)在科學發展中踐行“四大戰略”,推進“三大崛起”所取得的成就和經驗,充分展示縣(區)經濟社會跨越發展、處處充滿勃勃生機的良好發展局面和各縣(區)積極探索生態文明發展新路,增強為人民幸福而發展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今日的開篇報道,將帶你領略紫金縣的發展歷程。從九年前“西進臨江”的大膽決策,到今天“扎根臨江”的戰略部署,這一創造性的轉型,為紫金的工業發展注入強勁活力。隨著河紫高速、東環高速相繼動工,迎客大橋即將啟動建設,制約紫金發展的交通“瓶頸”問題將在 3 至5 年內得到有效解決。而臨江,無疑將掀起新一輪的發展浪潮,從而帶動紫金縣更高速的發展。
從“西進”到“扎根” 臨江工業園戰略性轉型
臨江“引擎”升級 助力紫金“快跑”
臨江,與市區一江相隔。
9 年前,“西進臨江”的大膽決策,讓這里成為了紫金工業發展的龍頭。今天,“扎根臨江”的戰略部署,再一次為臨江的工業發展注入強勁活力。
“紫金,特別是臨江的發展正面臨千載難逢的機遇。”紫金縣委書記陳榮卓的話,鏗鏘有力,不乏豪情。
這一判斷,并非虛言妄論。隨著河紫高速、東環高速相繼動工,迎客大橋即將啟動建設,制約紫金發展的交通“瓶頸”問題將在3 至5 年內得到有效解決。而臨江,無疑將掀起新一輪的發展浪潮。 “扎根臨江,共建共享”——這是市委書記何忠友對臨江發展前景的寄許,也是臨江今后發展的重要定位。
西進“離經叛道”的大膽決策
西進臨江,曾經被看作是一個 “離經叛道”的決策。
臨江鎮遠離縣城,把工業發展的主戰場放在這里,在當時看來,這一決策顯然背離了傳統的以縣城為中心發展經濟的思維定式,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是少見的。
事實證明,9 年前的這一科學決策,極具全局意識和長遠眼光。一隅可觀成效:2011年,臨江工業園實現工業總產值56 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56%;稅收9700 萬元,占全縣稅收總額24%。臨江,已成為紫金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主引擎”。
分析人士指出,臨江工業園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緊鄰河源中心區這一優越的區位優勢,使其享受到中心區用地才有的 “福利”——交通的便捷、整體投資環境的改善、眾多的發展機遇和相對成熟的城市配套。
有關理論認為,工業園區往往需要一定的“母城”依托,從“母城” 獲得資金、信息、技術等生產性服務。無疑,紫金西進臨江,大膽地選擇市區而非傳統地選擇縣城為“母城”作為工業園區的依托,是經濟發展的最佳選擇。
這一決策,推動了紫金縣實施的“西部帶動”戰略漸成氣候,也為 “扎根臨江、共建共享”的戰略轉型醞釀了必要的條件。
扎根 發展戰略的思維轉變
工業新城、產業新園——這是臨江工業園的新定位。
這一定位,在于紫金縣的決策者們有了新的戰略思考。“在發展過程中,一些干部認為臨江已經納入市中心城區規劃,發展起來后,紫金不一定得到很大的實惠。”陳榮卓說,這種錯誤的認識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臨江工業園的發展,“現在的關鍵是,我們要從思想上真正明確,紫金發展工業的落腳點,就在臨江。”
扎根臨江,是紫金縣委縣政府對工業經濟發展的一次重要戰略調整。
這一調整,主要基于三點考慮。其一,隨著河紫高速公路、東環高速公路的動工,迎客大橋的即將建設,臨江的交通優勢會更為凸顯;其二,在省產業轉移的大背景下,毗鄰市高新區、源城區龍嶺工業園、東源蝴蝶嶺工業園的臨江工業園,將有更多機遇和這些園區形成聯動發展,在產業集聚、分工上接受輻射帶動;其三,隨著市中心城區向東發展、跨江發展的戰略提上日程,臨江將與市中心區融為一體,享有更好的發展環境和更完善的基礎設施配套。
面對機遇,決策者們放眼遠量,開始科學謀劃臨江工業園的新一輪大發展。首先,將園區的規模從原有的20 平方公里調整為30 平方公里,劃為北部工業發展、中部商業物流、南部食品加工三大片區作為產業轉移園。
“目前,我們已投入300 多萬元優化修編園區規劃,現在已完成園區30 平方公里總控規劃修編和2 平方公里的近期建設詳規。”臨江工業園管委會主任李進強說,工業新城并非紙上談兵,一系列的工作正按計劃有條不紊推進,“今年內,我們要完成2 平方公里產業轉移園的土地開發,目前已在進行‘七通一平’工程。”
值得關注的是,園區規劃的理念超前,道路網絡寬闊,功能配套齊全,而未來園區的開發,將同樣遵循高起點、高標準的原則。
共建 “四新”產業的新洼地
筑好巢,才能引來金鳳凰落地。高標準的規劃,也從側面反映了臨江工業園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的決心和信心。
“紫金工業一直沒發展起來,就是因為沒有形成規模,園區規劃和配套沒上檔次。”陳榮卓說,按照“工業新城、產業新園”的定位,園區在產業招商上的主攻方向是 “四新”產業,重點發展以電子、電器為主的主導產業。高、新、尖、無污染——這是臨江工業園產業發展的新目標,也是“共建共享”這一戰略的具體實踐。
跳出臨江,從更大視野的產業布局來考慮,臨江工業園與市高新區、源城、東源的產業轉移園可形成一個“四新”產業聯動發展的大組團,形成新洼地;如果從全省產業轉移的大背景來看,位于河源東南部、交通區位優勢明顯的臨江,在“四新”產業招商上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我們已經組建了一支招商小分隊,制訂了更大力度的招商引資獎勵規定,主動出擊,用更好的優惠政策、營商環境和服務態度去引進最優質的項目。”陳榮卓說,在招商選資上,紫金已經出臺了一些新辦法,比如,新簽約的項目,如果能立即入園動工,如期竣工投產,可以享受相應標準的地價優惠。
新定位、新作風、新的招商選資策略……種種新風貌已經有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據了解,今年上半年,臨江工業園實現工業總產值19 億,同比增長32.5%。深圳市雍啟實業有限公司、美平集團工業城等企業都已有意向將光電、電子項目落戶該園區。
突圍 轉型追求“省”字號
在臨江工業園的規劃布局、產業調整等一系列的舉措背后,還有一個更大的目標,即拿到“省”字號,創建省級產業轉移園。
“在創園上,我們已經走出了堅實的一步。”陳榮卓說,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臨江工業園已經初步拿到了“路條”,目前,省環保、國土、發改等7個部門已原則同意臨江申報省級產業轉移園,“下來,我們要進一步修編好園區規劃,加快招商選資,做好材料的整理、搜集和申報工作。” “但是,創園只是一個過程,不是我們的目的。”陳榮卓說,創園的目的是建立起現代新型工業發展的基地,為紫金縣工業發展提供一個強大支撐。
以創園為抓手,以“工業新城、產業新園”為目標,在 “扎根臨江、共建共享”的戰略指引下,作為紫金工業發展的“主引擎”、“三賽”活動主賽場的臨江工業園,將加快 “驅動”,帶動紫金向著幸福的方向快跑。
■ 本版組稿 蔣安春 吳志堅
紫金縣委書記陳榮卓(左)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領導訪談
陳榮卓:
紫金的發展需要腳踏實地,不急不躁
隨著河紫高速公路、東環高速公路的動工建設,此前制約紫金發展的最大瓶頸——交通將成為今后紫金發展的新優勢。面對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紫金縣委書記陳榮卓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后的紫金,要扎實地貫徹市委六屆二次全會精神,利用好后發優勢,打基礎、謀長遠,不急不躁,腳踏實地,在新一輪的大發展贏得先機。
“紫金正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記者:現在,紫金正處于加快發展的關鍵期。你認為,紫金的發展面臨哪些機遇?
陳榮卓:在市委六屆二次全會上,市委書記何忠友作了《為人民幸福而發展》的主題報告,提出綠富雙贏,打造廣東綠谷,這為紫金的新一輪發展指明了方向。我認為,紫金正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可以歸納為三大動力。一是珠三角的輻射帶動。河源是珠三角的后花園,要依托珠三角、服務珠三角、融入珠三角,紫金位于河源東南部,在珠三角的輻射帶動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二是高速公路的建設拉動。很多朋友都說紫金是交通發展的“孤島”,有“三無”:沒有高速公路,沒有國道,沒有鐵路。但是,河紫高速公路、東環高速公路的動工建設,將為紫金的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三是紫城和古竹-臨江兩個核心發展區的驅動。紫城是紫金83萬人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有很大發展優勢和空間。臨江、古竹和市區一江之隔,市委六屆二次全會也提出了跨江發展、向東發展,這為紫城和臨江-古竹這兩個核心發展區的驅動發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借助這“三大動力”,我們將實施“工業立縣、旅游旺縣、科技興縣”三大戰略,全力構建西部提升發展、中部優化發展、東部保護發展的“三大主體功能區”,實現經濟、生態、文化的三大崛起。
“提供最優質服務,確保高速公路建設順利推進”
記者:園區和交通建設,是今年紫金的兩項主要工作,我們怎么來推進?
陳榮卓:在工業立縣方面,按照何忠友書記的指示精神,我們要“扎根臨江,共建共享”。對臨江原有的工業園區進行整合調整,打造工業新城、產業新園。今年底要達到的目標,我們也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是做好規劃修編;二是建好迎客大道、東西大道兩條道路;三是要新引進5 個以上科技含量高、貢獻力大的優質項目落戶園區,實現創建省級產業轉移園的目標。這些目標,大家正有條不紊,熱火朝天地在推進。
今年是紫金的“交通發展年”,交通建設既是當前推動經濟發展的重大項目,也是今后推動紫金發展的重要條件。對河紫高速公路、東環高速公路的建設,我們將提供最優質的服務,確保高速公路的建設不因我們本身工作不到位而受到阻礙。此外,我們還要對S120、S22 兩條省道分段進行改造升級。
“紫金的發展不能因為一些表面政績而急于求成”
記者:紫金提出“雙核驅動”發展戰略,是基于什么考慮的?
陳榮卓:紫金的發展一定要有重點,有重點區域、重點項目、重點工程。所以,縣委縣政府提出了紫城和臨江-古竹兩個核心區建設的“雙核驅動”戰略。但是,兩個“核”發展的側重點是不同的。紫城是紫金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將重點建設宜居、宜創業的休閑園林城市。臨江-古竹主要發展工業,是紫金工業發展的主戰場、“主引擎”和“三賽”活動的主賽場。
記者:紫金今后的發展要如何定位呢?
陳榮卓:紫金現在的發展,怎么起好步才是最關鍵的。在起步過程中,一定要腳踏實地。在三五年內,河源發展的亮點可能在紫金。紫金在河源來說,有后發優勢。所以,在發展中要不急不躁,選好項目,選準項目,一步一個腳印抓落實,千萬不能為了應付“三賽”,因為一些表面上的政治成績而急于求成。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