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建筑垃圾或統一處理
今后,市區建筑垃圾處置或將統一管理。本報記者 陳仕平 攝
本報訊(記者 吳志堅)昨日,記者從市政府工作會議上了解到,我市出臺《河源市區建筑垃圾處置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今后,在市區范圍內,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生活垃圾混入建筑垃圾,不得擅自設立棄置場受納建筑垃圾。
此外,會議還聽取了今明兩年土地儲備、濱江大道二期、城建線重點工程、土地改功能、老城改造以及其他項目規劃等幾項工作的情況匯報。市長彭建文、副市長李揚達等出席會議。
建筑垃圾處置統一管理
記者了解到,為維護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今后,我市將對市區范圍內建筑垃圾的排放、運輸、消納和利用等處置進行統一管理,對違法堆放、中轉、受納建筑垃圾的行為將進行嚴肅查處。
《辦法》指出,施工單位在建設項目開工前,要向市(區)城管部門申請辦理《建筑垃圾準運證》。運輸車輛必須符合建筑垃圾清運車輛統一標準,達到密閉要求,確保清運中無拋撒、揚塵。此外,核準辦理的車輛實行一車一證和一次使用制度。一個工地辦理一次準運證,工地轉移時需交舊證換新證。
另外,單位和個人因裝飾裝修房屋產生的建筑垃圾,要按照物業管理企業或街道辦事處指定地點臨時堆放,并采取措施圍擋,在12 小時內委托他人或自行運輸到市(區)城管部門指定的地點傾倒。
為了切實有效地規范市區建筑垃圾的處置管理,《辦法》規定,凡是超速、超載行駛的;運輸車輛不加封閉,沿途揚撒,遺漏垃圾污染道路的;無牌無證、假牌假證行駛的,由道路運輸處責令整改,情節嚴重的,吊銷《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或《車輛道路運輸證》。任何單位和個人要是將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將危險廢物混入建筑垃圾、擅自設立棄置場受納建筑垃圾等行為的,將給予警告或處罰。
老城改造要結合歷史文化
此次會議還研究部署了濱江大道二期、市政道路改造等項目的推進工作,為加快項目建設定時間、明任務、出政策、提速度,逐一解決難題。彭建文強調,各級各部門要搶抓機遇,狠抓落實,抓重點、抓關鍵,著力破解資金、用地等難題,齊心協力確保完成今年的目標任務,以實實在在的成效惠及于民。
“十大舊城改造”項目是源城區今年及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頭戲,在詳細聽取了相關匯報后,彭建文說,老城區反映了河源發展的歷史脈絡,以及河源客家特色的文化,城市內涵十分厚重。“十大舊城改造”工作對老城區降容、降密和優化整體居住環境,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希望源城區政府啟動改造工程之前要做好長遠規劃,將老城區的歷史文化結合起來,同時要注意考慮到改造項目與周邊建筑物的協調性,更要廣泛征求市民的意愿。
記者在會上了解,作為市政府十件實事、市重點項目的濱江大道二期,目前已完成立項工作,工程預算、施工圖等招投標前期工作也已準備就緒,所有征地工作預計明年上半年可完成。“濱江大道作為接連市中心與高新區的重要樞紐,加快推進該項目二期工程勢在必行。”彭建文說,有關部門要采取各種行之有效措施,確保明年動工。此外,興源路、凱豐路、東江東路、西堤路親水步道等改造工作目前進展順利,其中,西堤路親水步道有望在2013 年春節前完成,東江東路預計2013年4月交付使用。
會上,針對城市建設過程中遇到的資金問題,彭建文指出,今后,我市要按經營城市的模式思路,全力做好土地儲備和經營工作。因此,必須做好科學經營城市文章,堅持“以地生財,以地養城”,建設城市、發展城市。同時,要加快對江東片區土地進行控制、儲備,采取強有力的手段,實行嚴格的規劃管理和用地管理制度;要盡快出臺土地經營的相關政策,增加城市建設資金的籌集途徑。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