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起保護江河意識 大型泳渡活動明年或將在萬綠湖舉行
在市區一羽毛球館,場內幾乎天天爆滿
腳穿耐克鞋、身著運動服的市民盧小姐在打羽毛球的人群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其技術堪比專業運動員,一連接了幾個“險球”,贏得圍觀市民的陣陣喝彩聲。前晚,記者在市體育館看到,場區內燈火通明,人聲鼎沸,喧鬧異常。
趁著休息空當兒,盧小姐告訴記者,國慶節期間,家人在一起團聚,少不了大吃大喝,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集中攝入體內,一不留神,身體略有些超重。這不,假期結束了,晚上就跟球友約好出來打打球,出出汗,健健身。
43%居民經常鍛煉
像盧小姐一樣,目前我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已超過150 萬,已占全市人口總數的43%。
記者從市體育局了解到,我市群眾體育健身已經形成良好的風氣,各類體育健身場館和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市民呈逐年遞增態勢。登山、籃球、排球、跳繩、拔河、保齡球、乒乓球、健身展示、棋類、趣味性體育等活動已經成為諸多市民的“課外必修課”。更可喜的是,隨著人員的增多,許多項目已經成立了協會。
據市體育局副局長鐘小明介紹說,市象棋協會和市老年人體育協會在我市成立較早,發展勢頭很好。以1989 年成立的市老年人體育協會為例,目前該協會已在五縣一區15 個鄉鎮完善了協會組織,基本建立了“市——縣(區)——鎮” 三級管理網絡。全市每天參加體育鍛煉的老年人有50000 多人,鍛煉項目有門球、太極拳、氣排球、木蘭拳、乒乓球、健身操、跑步等20多種。市老年體協多次被省體育局評為“廣東省群眾體育先進單位”。
體育社團達百余個
近年來,我市不斷健全和完善體育協會,支持組建民辦非企業社會組織,擴大社會體育的影響力,引導業余體育活動的開展。目前全市已有18 個單項體育項目,109 個體育社團,形成了日趨完善的社會體育組織網絡。今年,我市還批準成立了河源市社會體育指導員志愿者協會、市游泳協會等體育協會組織,正籌備成立河源市體育總會。
今年8 月,我市首次舉辦“全民健身日暢泳東江”活動,受到廣大市民,特別是游泳愛好者的好評。9 月22 日,我市游泳協會正式成立。10 月6 號,河源市游泳協會舉辦了“暢游龍川”活動。據該協會主要負責人透露,今年年底還將開展一次冬泳活動,明年計劃在萬綠湖舉行大型的泳渡活動。
其實,在民間,我市擁有一大批游泳愛好者,不管刮風下雨,無論嚴冬酷暑,他們都堅持參加游泳運動,是我市開展全民體育運動的一支生力軍。在東源縣教育局工作的肖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每天早上早泳成了肖先生最愛做的事情。一般他早上五點多就起床,六點多準時開始在新豐江游泳,常年不斷,風雨無阻。“基本上每天早上都會到新豐江游一次,既鍛煉身體,又能夠讓心情舒暢,一天精神都好。”肖先生如是說。
打造河源特色品牌
一望無際的綠廊,成群結隊的自行車,不急不趕,怡然自得。所到之處,盡是一派綠樹蔥蘢、鳥語花香的美景……金秋的槎城,或許你會驚嘆于全市的綠道區域網。而這,正是我市綠道的特色所在:注重和諧,注重生活。
年過花甲的騎友賴伯,每天伴著晚風,騎著單車,沿著條條綠意盎然的路徑遛遛彎,成了他每天最悠閑愜意的時光。他說,沒想到生活在市區,也能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妙。賴伯現在就盼望著濱江大道、迎客大道、西環路和萬綠湖綠道能早日完美連接,形成一個完整的綠道圈,到時每晚都來個河源一游。
賴伯說,國慶期間,一位來自佛山的騎友體驗河源綠道之后,贊嘆不已,說河源江水流淌,鳥兒歡唱,空氣清新,河源的綠道才是真正的綠道!這外地騎友的肯定,讓賴伯覺得自己居住在河源很有福氣。
市體育局主要負責人透露,我市河流眾多,山清水秀,又有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蘊,將利用這些優勢建設具有河源本土特色、鄉土氣息的綠道,進而打造河源特色體育休閑品牌。據了解,為了打造河源特色體育休閑品牌,有關部門正在做市區綠道建設遠期規劃,結合道路、橋梁、河流、公園等,將兩江(新豐江、東江)、筆架山公園、梧桐山公園、客家文化公園以及幾條市政道路通過綠道建設串聯起來,形成完善的市區綠道網。
可以想象,不遠的將來,市民可以沿著綠道騎自行車游遍市區所有的風景名勝,一路體驗自然,一路欣賞自然。
本報記者 張濤 文/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