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舉行中心組專題學習會 邀請一名教授來作專題報告
本報訊(記者 蔣安春)昨日,市委在市會議中心舉行中心組專題(擴大)學習會,邀請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工真作客“河源講壇”,作了《全民科學素養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專題報告,以進一步提高我市黨政領導干部的認識,自覺把自主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核心推動力。
李工真曾兩度留學德國,在德國歷史及現代化研究上取得了突出成就,是武漢大學“四大名嘴”之一。
報告會上,李工真以德國如何重視教育事業、致力于發展制造業,使德國從頻臨亡國的絕境發展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為例,深入系統地論述了國民科學素質、創新能力培養與國家振興的辯證關系。他指出,現代化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國民素質,為民族培植科技競爭力,因此要高度重視對國民科學素質的培養,并以此作為國家振興的基礎。
李工真說,很多年輕人將“謀生”與“受教育”直接掛起鉤來,進大學“不是為了謀生而是為了科舉”,“不是為了求知而是為了求職”。這就造成了一種很荒唐的局面:一方面,在今天中國每年招收的600 萬以上的大學生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學法律、管理、計算機,導致大學畢業生在就業問題上的嚴重心理恐慌。這樣的大學畢業生對于從事生產第一線的活動卻不屑一顧。另一方面,中國的職業高校由于“生源危機”而日益萎縮,生源缺口高達 40%左右。這樣,既能動腦又能動手的高級技工的極度缺乏,不僅造成了生產工藝難以達到設計要求,影響到產品質量,使“中國制造”難上檔次,而且制約了新興服務業水平的提高,成為了阻礙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
他認為,科學素質是知識經濟時代公民的核心素質,現代社會健康高效運行離不開具有良好科學素質的公民。要把提升全民科學素質作為建設創新型社會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加以積極推進。
市委副書記黃建中主持學習會。市領導何忠友等市幾套班子領導聆聽了學習會。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