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綠色河源 新豐江水庫周邊6鎮污水處理設施加緊建設
新港鎮污水處理廠將進一步完善污水收集管網建設
本報訊(記者 蔣安春)半江、澗頭等新豐江水庫庫區周邊6 鎮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將在明年春節前完成主體工程建設。昨日,省環保廳調研組蒞臨我市,了解庫區周邊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情況。記者獲悉,為了讓流入萬綠湖的水更清、更美,6 鎮的污水處理設施大多將以人工濕地等生態型治污技術為主。
6鎮將建污水處理設施
8 月2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汪洋到我市調研新豐江水庫的水資源保護情況時指出,要完善好庫區環保措施,做好庫區污水處理,讓更多人喝上放心水、干凈水。
對于這一殷殷叮囑,我市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市委書記何忠友強調,萬綠湖是東江中下游4000 多萬人的“大水缸”,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市長彭建文也表示,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從源頭上控制污水排放,對于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綠色生態河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由此,半江、新港、澗頭、錫場、雙江、新回龍6 鎮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列入了市委督查事項。市、縣環保局還組織專家對此進行了專項調研。
記者獲悉,目前,6 鎮污水處理設施的選址已基本確定,并已啟動了征地工作。按照計劃,本月底可完成設計、環評、立項工作,12 月底前完成工程招標,明年1 月初開始動工建設,并力爭在明年春節前完成主體工程建設。
生態治污將唱“主角”
據悉,6 鎮的生活污水處理將以人工濕地等生態型處理技術為主。
記者了解到,跟城市相比,農村的生活污水排放分散、量小、間歇,無法集中收集和處理,建設人工濕地則是破解這一難題的好辦法。人工濕地通過種植菖蒲、水竹、蘆葦等水生植物,對生活污水進行生物分解,從而達到讓污水變清、除臭的目的。
省環保廳副廳長陳光榮也指出,因地制宜地采取生態型處理技術,污水處理的效果好,運營成本底,可確保污水處理設施能建好、用好。
他同時表示,河源是我省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態屏障,省環保廳將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傾斜,加大力度支持萬綠湖集雨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多管齊下保護母親湖
在河源人民心中,萬綠湖是母親湖,值得細心呵護一生。為此,除了在庫區周邊鎮建污水處理設施外,我市還采用多種方法保護湖水不受污染。
記者從市環保局了解到,為確保萬綠湖飲用水源不受污染,我市把萬綠湖集雨區劃分為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進行分類管理,明確規定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內嚴禁建設與供水設施無關的項目,嚴禁在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內設立新的排污口。
此外,我市還嚴格控制萬綠湖上游集雨區的過度開發,劃出生態保護控制線,并嚴格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同時要求庫區及周邊地區所有開發的建設項目都必須通過“以新帶老”解決老污染源的治理問題。
即使是萬綠湖內的旅游項目開發,也因環保需要而變得更“謹慎”。目前,湖區沒有一家工業,工業產值為零。這個“零”,表明了河源人民愛湖的心有多堅定。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