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聞網由河源晚報社主辦!新聞網旗下: 在線數字報 | 新少年
          當前位置:河源新聞網 >> 新聞 > 時政要聞 > 閱讀新聞

          中國第二屆客家文化節昨圓滿落幕 社會各界好評如潮

              

           精彩的文藝匯演本報記者 譚興孚 攝

          為期三天的中國第二屆客家文化節圓滿落幕了,精彩紛呈的節目、濃郁純樸的客家風情、熱鬧溫馨的喜慶氛圍,讓共襄盛會的市民、游客和嘉賓大呼過癮。

               此次盛會,共有來自全國20 多個客屬地區和客屬團體參加,數十支文藝團體、1000 多名演員傾情演出。原汁原味的民間藝術巡游、獨具風情的歌舞表演、悠揚動聽的客家山歌、大氣恢宏的交響樂章,共同交織成一場絢麗多姿的客家文化盛宴。

               市委書記何忠友表示,中國第二屆客家文化節的舉辦,對進一步加強客家地區交流合作、推動客家文化研究、繁榮和傳播客家文化、提升客家地區形象,必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嘉賓說

               劉蘭芳(中國文聯副主席):

          讓文化節成為文化惠民工程

               為參加中國第二屆客家文化節,中國文聯副主席劉蘭芳專程從北京趕到河源。

               “來之前看了你們的歷史,秦始皇那時候派了1.5 萬名中原女子來到龍川縣,這支浩蕩的隊伍帶來了許多中原的文化,像民歌等,和嶺南文化交融后,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客家文化藝術。”劉蘭芳說,來到河源后,看到一些女性接待人員的服飾帶有中原風情,倍感親切。

               她高度評價了文化節開幕式和其后的客家文化精品匯演:“演出很成功,舞臺、服飾和音樂都很美,有自己的風格,并不是大雜燴,節目安排很科學。”她說,這場晚會的演員都是來自各客家市縣、各學校,群眾參與性很高,表演十分精彩。

               劉蘭芳認為,此次客家文化節辦得很好,把周邊客家城市,甚至海外的客家人聯結到一起,擴大了河源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河源這么漂亮,水好山好景致好,要是知名度不高,沒人來就太可惜了。”她說,河源在挖掘、研究、宣傳客家文化上的舉措非常好,“ 哪有那么多地方都去搞工業?做好文化,搞好旅游,老百姓受益更多。”

               聽說中國客家文化節將隔幾年舉辦一次,劉蘭芳很贊成:“沒有梧桐樹,引不來金鳳凰。舉辦了文化節,周圍城市,如惠梅港澳,省里的文化廳、旅游局,中國文聯、中國民協等等,大伙兒都來了,沒這個節,大家來干什么?”她說,中國客家文化節要繼續舉辦下去,這對“非遺”的傳承大有好處。而且,老百姓也高興,是一項真正的文化惠民工程。

              

           羅楊(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副主席):

             進一步推動客家文化的大繁榮 

               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副主席羅楊是第二次來河源參加中國客家文化節。他說,本屆客家文化節與上一屆相比,更加凸顯客家特色文化,更廣泛地展示了各地富有地方特色的客家民間文藝,進一步匯聚了海內外客屬團體、文藝名家、商界精英,起到了弘揚客家文化、聯絡鄉情鄉誼的作用。

               羅楊表示,客家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一支璀璨奪目的奇葩。在中國歷史上一次又一次大遷徙的歷程中,勤勞、勇敢、智慧的客家人鑄就了自強不息、開拓進取、厚德載物的優秀品德,不斷演繹和發展出豐富多彩、絢麗多姿的客家文化。客家人的身上凝聚了中華民族太多的優秀美德,客家文化也蘊含了中華文明太多的文明符號。所以,傳承、建設和弘揚客家文化就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是建設文化強國的不竭源泉和動力。

               他說,自己很興奮地看到河源市委市政府自覺地、主動地擔當起客家文化發展的重任,以高度的文化自覺主動把客家文化的發展納入到河源的總體發展思路中,河源的人民群眾主動地把傳承客家文化作為一種生活的境界和追求。他相信,本次文化節將進一步促進河源與其他客屬地區、團體的進一步交流和合作,推動客家文化的大繁榮。

              

          白潔(廣東省文聯黨組書記):

              積極拓展客家文化的生存空間

               廣東省文聯黨組書記白潔認為,此次文化節是河源文化發展中的一件盛事,也是廣東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她希望廣東各客家地區要加強對客家文化的保護傳承,不斷創新拓展交流展示平臺,為傳承和發展客家文化創造更好的條件;廣大客家文化傳承者要大膽進行文化創新,以有效的實踐來擴展客家文化的生存空間。

               白潔說,廣東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區,客家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特色鮮明,蘊含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開拓進取的廣東客家人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嶺南客家風情。這無論是從絢麗迷人的客家民居和服飾上,還是從多姿多彩的客家民俗和民間藝術上,都可以充分領略到。

               她表示,河源是全國為數不多的純客家地區,近幾年在挖掘、展示、弘揚客家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受到了各方贊譽。

          王志紅(廣東省旅游局副局長):

          客家文化與河源旅游深度融合

               廣東省旅游局副局長王志紅認為,中國第二屆客家文化節與河源市第九屆客家文化旅游節合并舉辦,既是客家文化與河源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成果,也是宣傳河源旅游和促進業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借力這一平臺,可以讓更多的省內外、海內外朋友走進河源、閱讀河源、了解河源、品味河源,在盡享山水旖旎風光、領略獨特客家文化的同時,創造旅游合作發展的蓬勃商機。

               王志紅說,河源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旅游業,以寬廣眼界和戰略眼光來謀劃旅游發展,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有力政策,促進了旅游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旅游產業體系更加完善,旅游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旅游經濟總量大幅增加,為全省旅游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客家古邑·萬綠河源”的城市名片和旅游品牌已在廣東省享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她希望河源以舉辦客家文化旅游節為契機,大力實施政府主導型旅游發展戰略,推進旅游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為廣東建設旅游強省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本報記者 蔣安春

               市民說

          讓忠信花燈美名遠揚

               看,4 名客家靚妹在前面快板唱花燈,15 名客家小姑娘在后面舞花燈,這是客家山歌大家唱晚會中的山歌快板《唱花燈》,唱曲優美動聽,舞姿可愛動人。不過,這個節目中,讓人驚艷的還有客家小姑娘們手里的花燈,那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忠信花燈。

               “我們忠信的花燈很有名。”11 歲的曾怡風是《唱花燈》的伴舞之一,對于家鄉的花燈,她語氣中透出一種驕傲。的確,忠信花燈以獨特的造型,別致的裝飾和豐富的色彩,集詩書畫于一體,美輪美奐,連平縣忠信鎮更是名副其實的“ 花燈之鄉”,這樣的自信在所有民眾的心中扎下了根。《唱花燈》的演唱者之一林秀巧是忠信少兒藝術團的老師,她說,《唱花燈》節目經過精心編排,把忠信的花燈融入到山歌及舞蹈中,為了此次演出,他們排練了一個多月,就是想利用這個全國客家人齊聚的時機,把忠信花燈的美名傳揚出去。

               本報記者 鄭婷影

              

          客家山歌要傳承

               在客家山歌大家唱演出比賽中,男女對唱的《哦嘿一聲歌成河》贏得金獎,34 歲的海豐人曾憲元是其中的男聲演唱者,他不僅唱得好,更是一位有力的客家山歌傳承人。

               曾憲元畢業于星海音樂學院表演系聲樂專業,是一名職業文藝工作者,從小就接觸客家山歌的他,從2002 年開始正式演唱客家山歌。在他的眼中,客家山歌是一種有魅力、有生氣的原生態民間藝術,應該讓它從山里走上舞臺,讓更多的市民能夠欣賞到客家山歌,將其傳承下來。為了傳承客家山歌,曾憲元與搭檔張美紅經常到深圳的學校里教學生唱客家山歌,從客家山歌的歷史、樂理、意義,到舞臺實踐,他們用行動,為客家山歌的傳承盡心盡力。“上舞臺表演,把歌聲傳達到市民,也是一種傳承。”張美紅說,她與搭檔珍惜每一個表演機會,只要有機會,再忙再累也要上。

               本報記者 鄭婷影

              

           山歌融合交響有味道

               客家山歌、交響樂相信不少人都聽過,不過,把客家山歌用交響樂語言來演繹,聽起來會是什么感覺?不少市民表示,欣賞了“客家交響史詩—— 嘅歌”后,感覺耳目一新,十分有韻味。

               當晚,充滿民俗風味的客家山歌與交響樂完美交融,共同構建了一曲古樸清新、氣勢恢宏、新穎獨特的美妙樂章。

               “確實有韻味,給你一種深層的啟示和一個有益的熏陶。我覺得能夠把這種質樸的、原生態的山歌加進一些新的交響樂的元素,是一種創新,讓客家山歌這個原生態的、民間的東西得到了發揚光大。”市民周木木說,客家山歌跟交響樂結合在一起很完美,把“下里巴人”跟“陽春白雪”融合,既高雅又貼近生活,十分有特點。晚會上,一首詼諧幽默的客家山歌《虛玄歌》給觀眾帶來了不少笑聲。演唱者之一楊圣玉告訴記者,在交響樂伴奏下唱山歌感覺很新鮮,“以前我們都覺得山歌怎么會和交響樂來合奏演出呢,好像牛頭不對馬嘴的,這次是第一次嘗試,效果挺好。”

               本報記者 蔣安春






          上一篇:共襄文化建設 東江文明與區域文化研討會在和平縣開幕
          下一篇:賞客家精品文藝 品客家地道美食 影像中的客家文化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更多 >>

          熱度排行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案例展示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免费a级毛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影院| 欧美国产日韩a在线观看| 人妻av综合天堂一区| 永久免费无码网站在线观看个| 伊人网综合在线视频| 欧美视频日韩视频| 亚洲激情黄色小说|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高清在线播放| 日韩免费无砖专区2020狼| 二女一男女3p完整版在线观看| 日本高清www|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熟女AA片| 成年美女黄网站小视频| 中文字幕人妻偷伦在线视频| 女王厕便器vk| a级片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10000| 2020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 色多多视频网站| 四虎影院成人在线观看| 男爵夫人的调教| 亲密爱人完整版在线观看韩剧| 欧美怡红院免费全部视频|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字幕| 久久99久久99精品| 天天操天天插天天干|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国产漂亮白嫩的美女| 色哟哟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又大又湿又紧又大爽a视频|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 日韩精品一卡二卡三卡四卡2021|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2021 |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码专区|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最新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