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環保局為“創文”出力為百姓幸福構筑“綠色屏障”
環境安全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也是“創文”的重要內容。為努力營造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市環保局采取多項措施,為百姓生命健康筑牢了一道道環境保護的“綠色屏障”。
市環保局副局長徐智敏告訴記者,為確保我市環境安全和環境質量,除把好項目的審批環節,強化執法監管,我市還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的環境監測體系。目前,已投資200 萬元建設了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督促32 家重點監控企業安裝了在線監測設備,并與省、市在線監控平臺聯網,實現了對重點企業排污情況24 小時實時自動監測監控的數字化管理。
今后,該局還將不斷完善監測網絡,逐步形成“點、線、面”和“天、空、地”相結合的立體式監測預警網絡。
此外,我市還引導工業企業推進清潔生產,從源頭上遏制污染。目前,全市共有20 多家企業已通過清潔生產審核驗收。
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和素質,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應有之義。記者獲悉,除了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市環保局還以綠色創建為抓手,全市已成功創建國家級“綠色學校”1 所、省級“綠色學校”29 所、市級“綠色學校”74 所,市級 “綠色社區”10 個、省級“綠色社區”2 個,市級環境教育基地5 個,省級環境教育基地2個。
據介紹,今后,市環保局將以多種形式的宣傳、創建活動,提高公眾環境法律意識和環境道德觀念,逐步將保護環境、改善生態、合理利用與節約資源的意識和行動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引導市民從生活的點滴小事做起,樹立健康、簡約的家庭生活新理念,形成節約、環保的家庭消費新模式。
本報記者 蔣安春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