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東源)發展高端論壇昨舉行 為經濟發展把脈
在論壇現場,與會專家就東源經濟發展暢所欲言。
本報訊(記者 周秦)昨日,由新華社廣東分社、東源縣委縣政府、市深業地產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縣域經濟(東源)發展高端論壇”在東源舉行。與會專家、學者與東源縣主要領導共同探討在國家出臺區域規劃的重要歷史時刻,如何緊抓機遇,發揮相對優勢,促進東源縣域經濟的科學發展。
新華社廣東分社社長楊春南、省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余云州等嘉賓、學者,市領導吳善平和東源縣主要領導參加了活動。
會上,嘉賓、學者集思廣益、各抒己見,現場氣氛熱烈而有序。
統籌發展加快城鎮建設
“中國城鎮化道路等于老城區+工業新區+農村新社區。”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曾說,引領中國前途的是新型工業化,而新型工業化的基地在新城。
東源縣有著一流的生態環境,對發展縣域經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與會專家學者就該縣如何結合一流生態及城鄉統籌等優勢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積極建言。中山大學教授魏清泉認為,東源森林覆蓋率達70%,但林木價值低,要靠科學提升其附加值。同時,要控制環境污染,保護好現有的生態環境,堅定不移地走生態經濟發展之路。在談到城鄉發展時,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競爭力中心主任丁力建議,要加大對農民的技術培訓力度,讓進城農民掌握技能。就如何從農村找發展機遇,楊春南在論壇中表示,農村清潔的水、清新的空氣,是很多城市所稀缺的資源。利用好這一資源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方向。
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全省去年縣域經濟GDP 突破一萬億元,占全省GDP的19%”。余云州認為,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元素,具有基礎性作用。東源縣縣長何廣延說,該縣目前城鎮化率偏低,計劃將縣城建成中心城市,并做好仙塘、燈塔與船塘等鎮的規劃建設。
科學處理保護與發展的矛盾
東源不僅有一流的生態環境,豐富的礦產資源也是該縣的重要優勢。縣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如何處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成為專家討論的焦點之一。
專家們表示,東源是廣東重要的水源地,既要發展工業又要保護環境,面臨較大壓力。在處理兩者之間矛盾過程中,應從長遠著手,權衡利弊,劃清保護與開發的界限,絕不能以犧牲環境來謀求經濟增長點。
據悉,按照廣東省有關部署,東源于去年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以新豐江庫區周邊6 個鄉鎮為生態保護區,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林業和生態旅游業;以高速公路和國道沿線9 個鄉鎮為工業發展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外源型經濟;以東部6 個鄉鎮為資源經濟區,利用當地礦產資源,發展內源型經濟。何廣延說,該縣將完善鄉鎮差異標準考核,引導鄉鎮立足各自資源優勢,實現科學發展。
整合資源加快經濟發展
今年7 月,以產業發展為先導,帶動城市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生態環境,形成集生產、生活、生態于一體的“固安模式”(即“京南第一縣”河北固安縣)倍受關注。現場專家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正從“破碎化生存”向“整體化生存”轉變,東源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應整合并合理規劃利用現有的資源,促進科學發展。
據悉,東源將加快產業園集 聚集約發展,科學修編園區規劃。何廣延說,“工業要進園區,一是有利于城市規劃,二是污染源有效處理,三是保障經濟效益。”與會專家表示贊同,并建議正確處理產業進園區的利益分配問題。同時,專家們建議,東源在抓好產業園區、項目建設的同時,也要加快縣城擴容發展,并充分考慮低碳、文化、幸福等元素,從而進一步優化縣城周邊的總體規劃。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