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新聞點評
本報12 月10 日報道:日前,第三屆“責任中國2012 公益盛典頒獎禮”在廣州舉行,河源籍殘疾人朱明建獲得“ 公益人物” 獎。他發表獲獎感言時表示,每個公民都有權利追求公民的合法權益。
點評:因為屢次維權,朱明建被媒體賦予了一個新的稱呼 ——“維權斗士”,如今還獲得了“公益人物”獎,這多少讓我們感到欣慰。但更值得人們思考的是,像朱明建這樣力量薄弱的殘疾人的維權之路,還要走多久才能讓他們享受到法治社會的公平待遇?
本報12 月11 日報道:干女兒獲得老人房屋后,卻不愿意贍養老人,紫金86 歲高齡老人邱某富將邱某蘭告上了法庭。近日,該案在法院的協調下,被告邱某蘭向老人寫下保證書,承諾由其負責贍養老人今后的生活,老人最終由邱某蘭背著走上了回家的路。
點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句話雖流傳千年,但仍有不少埋沒良心的人不解其意。人的一生中,對自己恩情最重的莫過于父母,是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撫養我們成長,倘若連漸近年邁的父母都不愿供養,那就枉為人子。珍惜眼前人,別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時才追悔莫及。
本報12 月11 日報道:兩棵小白菜售價26.8 元?是的。前不久,市民劉先生在麗日購物廣場就買到這樣的“ 天價小白菜”。據悉,這是由于稱量打價的工作人員失誤所致,而收銀環節也沒有發現并收取錯誤的金額,劉先生一怒之下將所購買的物品全部退回超市。
點評:只聽過“菜賤傷民”,沒想到今天也深深地感到“菜貴也傷民”。表面上看,這件事是超市工作人員的失誤所致,及時更正便可,但是仔細想想,作為消費者的我們,為何總是躺著也中槍?
本報12 月12 日報道:近期,市區一度沉寂的“克隆”的士又有所抬頭,這些車擾亂正常的運營秩序,讓正規的士屢背“ 黑鍋”。連日來,源城交通執法部門聯合市交通綜合執法局及相關執法大隊,在市區人流密集處一舉查扣了7輛“克隆”的士。
點評:“黑的”大行其道,已經有相當長的年頭,但在“貓捉老鼠”的游戲中,他們始終沒被摧垮,依然“發如韭,割復生”。在此筆者不想累贅地談論其原因,只是覺得相關部門固然應該嚴查“黑的”,但更應該從更廣闊的視角審視“黑的”及其背后的深層問題,否則簡單地打擊只是鋸箭療傷,而非釜底抽薪。
欄目主持:吳志堅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