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Wifi成為商家攬客新招 吃免費大餐需防被“釣魚”
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普及,拿出智能手機、打開筆記本,隨時隨地免費上網,是很多網民的一個愿望。而商家是否提供無線網絡服務,在許多消費者看來,已經成為能否吸引自己消費的一個重要指標。
不過,網絡安全專家表示,在 “免費大餐”的背后,其實暗藏個人信息被盜的風險,用戶在“蹭網”時需提高安全意識避免被“釣魚”。
免費Wifi 成攬客新招
“這里Wifi 密碼是多少?”記者來到中山大道一家西餐廳吃飯,一落座就習慣性地掏出手機開口問Wifi 密碼,只見服務員用手往墻上一指,那里張貼著“免費無線上網”的招牌,還配有密碼。在輸入了密碼后,記者順利體驗了這里不賴的網速,上網查看新聞順暢,看視頻居然也不卡。
記者發現,不少用餐的市民都在“蹭網”,有市民告訴記者,每到手機流量用完時,都會盡可能地去可以使用免費Wifi 的餐廳和酒店消費。有一桌年輕的客人吃完了下午茶并沒有離開餐廳,而是每人拿著一部手機上網,其中90 后的小敏說,“在這里吃一點東西,還能上網,不錯。”
紅星路一家海鮮餐廳劉姓主管坦言,打出“免費無線上網”完全是為了吸引消費者,他們曾碰到有顧客進店就問能否無線上網,因為當時還未裝,顧客調頭走掉。
盼公共場所Wifi 全覆蓋
其實,現在市區不少公共場所都是有Wifi 覆蓋,除了餐飲業外,部分酒店、商業場所、KTV 等地方,都普遍設置了免費無線上網服務,不少商店會在門口或店里醒目位置張貼巨大的“Wifi”標志。
不過,“蹭網族”還不滿足,他們對公共場所免費Wifi 的覆蓋面有更大的期待,盼望著能早日實現全城覆蓋。經常往返廣州河源兩地的劉先生說:“每趟來回,在候車的時間是最無聊的。”劉先生表示,和他一樣,候車的人在車站嘈雜的環境下看不進書,挺無聊的。“車站候車廳要是開通了Wifi,能用手機看個電影、看新聞、發微博就不無聊了。”劉先生說。
記者了解到,公共場所免費無線上網,是由運營商通過基站發射信號,然后該場所的負責單位安裝路由器,再通過Wifi 向公眾開放。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公共場所需要花錢向運營商“買信號”。所以,除了這些商業性質的公共場所,像文化廣場、車站、公交車等地方,免費Wifi 并沒有覆蓋。
但隨著市民對無線上網需求的增長,電信、移動等幾大通信運營商對Wifi 建設如火如荼進行。記者從河源電信了解到,全市目前共有196 個全天候24 小時 chinanet Wifi 熱點分布,其中酒店 29 個,學校23 個,是熱點分布最多的領域。除此之外,一些高端小區及汽車站也有熱點分布。市民在這些區域搜索到“Chinanet”時,可以輸入手機號獲得一個6 位數臨時密碼,利用這個密碼就可以免費“蹭網”5 小時。
免費上網要防范網絡陷阱
搜索到無需密碼登錄的免費無線網絡時,很多人會覺得有便宜可占,趕緊連接登錄。他們卻沒想到,很多數據都有可能被控制這部 Wifi 設備的黑客電腦截獲,從而輕松盜取用戶的銀行卡密碼、個人信息,或是將木馬植入用戶終端。
河源電信的工作人員介紹,非運營商的Wifi 安全性較低,最容易被黑客利用,有的免費Wifi 甚至就是黑客為盜取信息而搭建的,使用這類Wifi 上網無異于讓自己的個人信息在黑客面前“裸奔”。
該工作人員提醒,千萬別在公共場所的無線網絡下進行網銀支付、手機炒股等操作。此外,有些手機的網絡設置中,有Wifi 自動連接的功能,只要有免費的Wifi 就能自動連接。用戶極易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落入別人的圈套。因此用戶最好把Wifi 連接設置為手動,只有自己想用時才打開,這樣才會相對安全。
本報記者 鄭婷影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