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說好話 多談問題 客套少了 務實多了 我市刮新會風
1 月10 日召開的河源鄉賢企業家代表座談會上,市委書記何忠友對企業家們直言:少說好話,多談問題。 (詳見:http://www.hynews.org/news/2013/0111/article_29291.html ) 這一表態,體現了黨政領導求真務實之風,也讓我們對今后“改文風、轉會風”多了一份期待。
說官話套話,多年來一直在各類會議中司空見慣,積重難返。類似“高度重視”、“提高認識”、“強化責任”的常用語讓大家聽得耳朵起繭。一個會議,往往是文字材料一大堆,發言者滔滔不絕,聽會者昏昏欲睡,講稿中就算有一些實在的觀點,也被湮沒在套話堆積的長篇大論之中。難怪有人感嘆:“ 常說的老話多、正確的廢話多、漂亮的空話多、嚴謹的套話多、違心的假話多。”
最近,《人民日報》刊載了一段來自普通民眾吳俊平的感受,很好地描述了民眾對官話的感覺。對吳俊平來說最令人反感的官話和套話是: “下面,我再強調三點意見”、“必須把此項工作納入到重要議事日程”、“提高認識、端正態度”、“高屋建瓴”等。而一“強調”就是一個多小時,一“必須”就把工作扔到了腦后,一“提高” 就想出了對付政策的對策,一“高屋建瓴”就討好領導。
不少官員也在這樣的語境中變得麻木、保守和封閉,甚至形成權力惰性,把上級的通知淪為空話,對待民眾同樣以套話應付。在“公仆信箱”等網絡問政平臺上,這一現象就曾屢次出現,飽受市民指責。
空話套話多了,必然導致難以開短會,官員們只能窮于應付各種會議,下基層調研、研究問題、為民辦事的時間自然就少,對自己的本職工作摸得不清,做得不夠,開會時又只能用套話來敷衍,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這也是“少說好話”為何會受到大家歡迎的原因,因為它釋放了一個明顯的信號:在寶貴的會議時間里,與其說一些無關痛癢的套話,還不如直奔主題。開會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不是為了“ 夸成績”、“ 聽好話”。這才能吸引會議“聽眾”關注和思考,打破發言人是“傳聲筒”、聽眾是“收音機”的老格局,集思廣益,形成正確的決策。
我們期待,“少說好話”能帶來會風文風的改變,讓說短話、講實話成為共識。只有這樣,官員們才不會形成官僚化的思維,才有不回避問題的態度和務實干事的作風,從而帶動政風的轉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層在轉變會議作風問題上頻頻身體力行,掀起了一場“移文山、填會海”的熱潮。不管是習近平的“空談誤國”,還是李克強的即興提問,王岐山的“不準念稿”,都直指歷來開會 “假大空”的會風之弊,充分體現了 “實干興邦”的態度和魄力。這無疑也給那些只會念稿、熱衷于講空話套話的官員敲響了警鐘。
歲末年初,各種會議又將接踵而來,筆者希望“少說好話”的會場新風,讓會議在精短高效的同時,開得開誠布公、開得“掏心掏肺”、開得氣象一新,更期盼這種“清新”的會風,能吹來“清新”的政風與作風。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