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發電機成“綠色引擎”和新景觀 曾田迎來發展契機
蟬子頂矗起的大風車。
東源蟬子頂風力發電場項目首座風塔目前已在曾田鎮完成建設。前日,記者登上海拔 1125 米的蟬子頂,仰望高高的風塔直入云端,風吹葉片發出陣陣如海潮撞擊海灘般的聲響。像這樣的“大風車”,東源縣將陸續在燈塔鎮、曾田鎮、黃田鎮建設 33 座,依次分布在綿延起伏的山頭,延續長達7 公里,有望形成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
首座風塔已建成
現場施工人員告訴記者,首座建成的風塔塔架高達67 米,僅一片葉輪長度就有40.3 米,風機旋轉時,整個高度將超過100 米。目前33 座風塔基站已建設好,正在建設風塔連接外線的項目,外線達33 公里長,最快在今年年底可實現首座風塔發電。
在曾田鎮缺牙山麓,記者看到塔吊聳立,機器轟鳴,風電場項目建設及辦公區也正在穩步推進之中。東源蟬子頂風力發電場項目由國電電力廣東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投資開發,總投資20億元,發電規模20 萬千瓦,按每期5 萬千瓦投資5 億元規模分4 期開發。 “項目建成后,你生活中用的電就可能是我們電場發出的呢!”當地施工人員自豪地說。
作為一種新能源項目,東源蟬子頂風力發電場項目被列入了全省2012 年重點項目建設之一。為盡量減少對當地生態植被的破壞,項目建設方在山腳設立混凝土攪拌場,利用大型運輸車輛運到山頭。
拓寬山道方便施工
寂靜的山頂矗起“大風車”,當地群眾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離風塔最近的曾田鎮蒲田村張姓村民說:“這偏僻的山區從來沒有這么熱鬧過。架上這‘風車’,風一刮就能發電,還不用耗費什么材料,真是一本萬利的好事。”
為配合風電場項目建設,東源縣及當地鎮政府擴寬了從山腳通往缺牙山蟬子頂的山道。記者看到,車輛沿著新擴寬的盤山公路,從山腳可以直達山頂,一路暢行無阻。可喜的是,山道的拓寬不僅方便了項目的施工,更方便了當地群眾。以前進山的路不暢通,當地村民的山貨銷量并不大。隨著進山道路的擴寬,去年一年老張家僅蜂蜜一項就賣了400 多斤,再加上其他的山貨收入,賺了1 萬多元。“以前是好東西爛在地里,現在是計劃擴大種養,村民的好日子來了。” 銀坑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丘鏡華說。
項目建成后成新景
缺牙山山高林密,地勢險要,以“雄、奇、險、秀”四大特色魅力著稱,自古就有歌謠稱“缺牙山離天三尺,白石嶂離天三丈,上石門側身難過,牛頸筋馬騮鞍”,一直備受登山旅游愛好者的青睞。從2010 年至今,曾田旅游登山節已經舉辦了兩屆,吸引了眾多登山愛好者參加,成為他們公認的登山首選地之一。
“這風電項目的建成,缺牙山將有了新景觀,這里也將不止是登山者的樂園。”曾田鎮黨委宣傳委員劉偉新如是說。這風電項目建成后,將成為缺牙山上一個有名的景點,必將吸引更多游客到山里游玩。目前該鎮在加快推進風力發電項目建設的同時,正著手加強旅游規劃,計劃把缺牙山打造成風力發電生態旅游休閑觀光基地。
曾田迎來新契機
一座座風塔,猶如一臺臺 “綠色引擎”,蟄伏數年的曾田正在強勢崛起。“上風電項目,這是以前我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劉偉新說。由以前“不敢想”,到如今正逐步變成現實,這塊孕育著財富和夢想卻一直被大自然藏掖著的“新大陸”,將給曾田鎮的發展帶來一個新的契機。
由于交通制約,曾田鎮錯失了不少發展機會,如今風力發電項目的建設增強了當地鎮村干部群眾發展的信心。“缺牙山,為了你,我們來啦!”這是缺牙山腹地銀坑村委會辦公室里懸掛的一幅標語。村委會主任丘國亮說,當年他競選村委會主任提出了這句豪言壯語,如果當初僅僅只是一句口號的話,那么現在正在逐步變成現實。目前該村依托當地生態資源率先引進了一旅游項目落戶,規劃圖已制訂好,正加緊推進。
本報記者 張濤 周秦 文/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