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興農 水稻機械化插秧現場演示會在龍川舉行
本報訊(記者 吳志堅 特約記者 劉偉東)前日,全市水稻機械化插秧現場演示會在龍川縣鶴市鎮大佳村舉行,機械化插秧所用秧苗由我市首條機械化育秧生產線培育,機械育秧與插秧在我市首度實現對接。
當天上午,參加水稻機械化插秧現場演示會的市、縣有關部門負責人,以及種糧大戶等100 多人參觀了我市首條機械化育秧生產線,了解水稻機械化育秧情況,隨后現場觀摩了水稻機械化插秧。據了解,鶴市大棚機械育秧基地由龍川縣龍惠米業有限公司于2012 年12 月份創辦,有標準化機械育秧大棚 5000 多平方米,是我市首條機械化育秧生產線。3 月1 日,該縣舉辦了大棚機械育秧現場演示會。經過20 多天培育,該批秧苗正式出棚。
據介紹,因受溫度偏高和濕度不夠等因素影響,約有20%秧苗未達到機插標準。“機械化育插秧首次實現對接,這是零的突破,雖然未達到預期效果,但卻在推進農業機械化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市農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后我市將繼續探索實踐,逐步在全市推廣農業機械化,提高勞動生產率,穩定糧食生產,提高農業科技水平。
據悉,我市雖然是農業大市,但大面積連片農田較少,種糧大戶不多,農業機械化耕作水平離全省平均水平仍有差距,2009 年晚稻期間,和平縣才率先在我市實現水稻機械化插秧零突破。近3 年來,和平縣、龍川縣、紫金縣成為省水稻機械化插秧示范縣,水稻機插水平略有提高。2012 年,全市擁有水稻插秧機461 臺,機械插秧面積 12.96 萬畝,機插水平為5.1%。今年,按照省的要求,我市至少要建立10 個以上機械化育插秧整村推進示范村。此外,今年我市農機專業合作社將發展至30 個以上,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高。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