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還將投入3千萬元用于消減地質災害隱患
本報訊(記者 周秦 通訊員 歐陽志奮 孫萬壽)汛期將至,我市通過建立市、縣(區)、鄉鎮、村四級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機制,確保全市所有地質隱患點都有監測人和責任人。記者昨日從市國土資源局獲悉,今年我市還將投入3000 萬元用于消減地質災害隱患,保障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據了解,我市地質災害規模以中、小型為主,包括崩塌、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等,是地質災害易發多發區,也是我省地質災害重災區之一。據悉,全市現有地質災害隱患點423 處,威脅人數3 萬多人,潛在經濟損失近5 億元,其中威脅 100 人以上地質災害隱患點57 處,威脅人數2 萬多人,威脅對象以村民、學校、公路為主。
資料顯示,每年5 月-10 月,全市各縣區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質災害發生,如干旱、枯水期易發地面塌陷地質災害,東源、連平可能發生巖溶塌陷災害。日前,市國土資源局組織人員對全市進行汛期前地質災害隱患點巡查、排查,督察、指導防治工作,并通過市與縣(區)、縣(區)與鎮(街道)、鎮(街道)與村層層簽訂地質災害防治責任書,建立了四級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機制。
目前,全市所有地質隱患點都有確定的監測人和責任人,一旦出現地質災害會及時發出預報預警,并在今年投入約3000 萬元,最大限度消減地質災害隱患點。各縣區也根據實際制定相應應急預案,迎接汛期的到來。對威脅100 人以上地質災害隱患點還單個制定單點的文件式應急預案,威脅100 人以下點制定表格式應急預案,形成各級有預案,各點有預案的機制。通過向受災害隱患點威脅的單位、住戶及責任人發放“ 防治工作明白卡”和“防災避險明白卡”,方便群眾了解防范地質災害、避險逃生的措施與常識。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