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批出口內衣未標明“中國制造”惹麻煩
本報訊(記者 蔣安春 通訊員 戚叢叢 張爾丹)日前,河源檢驗檢疫局在查驗中發現2 批出口內衣產品的標識存在誤導性,該批貨物是企業應客戶要求,只標注 “Ireland”( 愛爾蘭)經銷商信息,但未標明“中國制造”,有可能被進口國以涉嫌“欺詐”為由而退貨,造成經濟損失。該局按照相關法律標準,對企業提出整改意見。
記者了解到,受加工貿易形式的限制,我市大多數紡織服裝出口企業規模難以得到發展。 2012 年度,河源轄區出口服裝 4755 批,12479 萬美元,較前年同期下降11.09%及9.89%。該局有關人員表示,在加工貿易形勢嚴峻、效益空間收得越來越窄的情況下,大多數企業都將客戶捧為至高上帝,一切以客戶要求為準,無暇顧及或很少顧及進口國制定的不斷變化的法規要求,這種“標識”隱患,帶來的后果只能由企業獨自承擔。目前,美國、加拿大、意大利及日本等國家已對進口紡織產品的原產地標識作出規定,歐盟也于去年5 月份通過紡織品標簽計劃,將對紡織服裝產品強制實施原產地標簽。不僅歐美等發達市場,新興市場對進口紡織品的要求也逐漸提高。
縱向分析整個國際貿易市場,強制實施原產地標識措施是必然之勢。河源檢驗檢疫局建議相關企業要未雨綢繆,及時關注有關原產地標識法規的最新動態,避免陷入一切以客戶要求為準的“盲區”;要及時應對,對客戶提出的存在誤導性標識或不得施加原產地標識的要求,應盡早與客戶溝通協調;在合同評審中對原產地標識問題予以明確,同時認真審核客供標簽,確保無“他國制造”字樣,避免因標識問題帶來經濟損失。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