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難與就業難折射供需有錯位
本報2 月20 日報道:一年之計在于春,尚未進入3 月,我市就接連在各縣區舉辦了10 場招聘會,這些招聘會從2 月6 日一直持續到15 日,地點包括源城區埔前鎮、市區街心花園和火車站等,130 多家企業共為求職者提供了上萬個工作崗位,但與用人單位達成就業意向的卻為數不多。
點評:一邊渴望就業,一邊急需招人,就業和招工本來不該成為難題,但當雙方碰撞在一起時,卻演變成了“就業難與招工難”。這樣的情景確實有些尷尬,究竟是用人單位出了問題,還是求職者出了問題?抑或是這兩者碰撞在一起時無形中反映了求職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對接出現“錯位”?我們常常要求求職者求職時要放低姿態、腳踏實地,不過有些企業卻口是心非,常在招聘之時給求職者拋出各種“糖衣炮彈”,把發展前景描述得相當誘人,當把人招進去后就逼著加班、剝奪節假日,甚至對員工施加各種“軟暴力”,以致有些員工不得不離職,企業接著又去招人,循環往復,使用廉價勞動力。而在這種大環境下,造就了企業高高在上的姿態,最終缺乏“ 求賢若渴”的誠意。當然,我們也不能排除許多求職者存在心態不端正之嫌,總是“眼高手低”。概而言之,不論求職者還是企業,都有反思與改進的空間。對于求職者,應該明確自身定位,未雨綢繆,做好職業規劃;對于企業,應規范用工,兌現對求職者的承諾,保護好員工的權益,肩負起社會責任。
本報2 月20 日報道:為加大出租車行業整治力度,年前我市就出臺多項措施,包括對市區所有出租車更換計價器、出臺出租車司機違規停班學習制度等,使出租車行業運營更加規范。但是,還有極個別出租車司機仍然違反相關規定,乘客上車實行“一口價”、“不打表”。日前,交通執法人員通過暗訪,當場查處3 輛違規經營出租車。
點評:事實證明,有關部門狠下心來加大整治出租車行業的力度,一定程度上令市區出租車運營狀況得到了改善,不少市民甚至驚呼乘坐的士實惠了許多。但從該則消息來看,還是有些的哥堅持“我行我素”,搞特殊,不僅無視政府部門有關政策,還罔顧市民的合法權益。這種的哥,確實應當嚴處而后快。
欄目主持:吳志堅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