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河源文化遺產活起來
日前,一套詳實記錄河源地區文化遺產概況的文物大志 ——《河源市文化遺產普查匯編》正式出版,為我市文化建設史又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一套書全面反映了河源文化遺產狀況,可謂是河源文化遺產的百科全書,隨著時間的推移,必會如老酒醇香般越發珍貴。(詳見本報5月21日A2版報道)
我市文化遺產你知幾多?恐怕很多人并不能說出來,甚至連自己家鄉有什么文化遺產也不清楚。近日,龍川千年古橋被人為拆毀喚起了人們對文物的關注,直至文化遺產瀕臨消失,我們才逐漸意識到這些歷史遺存下來的東西是多么珍貴的寶藏。作為客家古邑的河源可以遠溯五千多年的歷史,遺存的歷史文化寶物千千萬萬,除了代表性的恐龍蛋、圍龍屋等,還有隨處可見的古遺址、古墓、古村落、古寺、古塔、古井、古街道等,見證并承載著歷史的痕跡。
文化遺產不是束之高閣的古董、秘不示人的寶貝,亦不是遠離百姓、沒有生命的化石,而是直接關系民生幸福指數的文化大餐。“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河源文化的根、大量文化遺產的載體都藏在我們生活的每個村落,等待我們去發現,如果沒有這些村落,許多文化遺產也就不復存在。在建設新農村時,要使本地富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古老村落和建筑文物都得到保護,并使之煥發新的生機,才能一代代傳承下去。多了解我們的文化遺產,用文化遺產來學習歷史、啟示今日,才能傳承并創新,讓文化遺產真正活起來。
謝素嬋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