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年增癌癥患者約九千人 咱們要進行定期體檢篩查
本報訊(記者 梁小鴻)前天上午,河源醫學會第二屆腫瘤學術會議暨第一屆河源市抗癌協會年會在市人民醫院召開,會議選舉產生了由24 人組成的第一屆理事會,市人民醫院腫瘤防治中心主任劉卓星當選為河源市抗癌協會會長。
惡性腫瘤是我國城鄉居民死亡第一位的常見病,極大地危害人類的健康,已經成為新世紀人類死亡的第一殺手,我國每年新增癌癥患者320 萬人,死亡230 萬人。河源現有人口360 萬,同比每年新增癌癥患者約9000人。目前,河源市抗癌協會共有會員60多人,主要為來自五縣一區各級醫院從事腫瘤防治工作的醫務工作者。協會的成立,標志著我市腫瘤防治工作邁上新臺階。
劉卓星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把癌癥分為3 個1/3,包括1/3 可以預防,1/3 可以治愈,1/3 可以治療。但“癌癥就是絕癥”的觀念在我國普遍存在,導致一些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癌后,認為治不治一個樣,還不如放棄治療給家庭減輕經濟負擔。在河源,肺癌、胃癌、甲狀腺癌、消化道癌、肝癌等是比較常見的癌癥,就診的癌癥患者中,有 90%的患者發現時都已經到了中晚期,這主要和癌癥早期發病特點有關。癌癥早期患者沒有不舒服的感覺,通常意識不到自己已患病,等到癌細胞長到一定程度,對周體器官造成影響時已經到了中晚期。
那么,如何才能在早期癥狀不明顯的情況下做到早發現呢?劉卓星指出,定期體檢篩查癌癥很重要,每年至少要進行一次體檢。肺癌、胃癌、甲狀腺癌、消化道癌、肝癌、血液系統癌等是比較常見的癌癥,體檢時這些癌癥對應的器官都要進行檢查。此外,父母、兄弟姐妹有癌癥病史的人群屬于癌癥易發人群,這些人群在進入中年后就應該注意檢查。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