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氣象預警信息可否更加人性化?
本報8 月4 日報道:近日,市教育局和市氣象局聯合印發了《關于轉發建立教育系統應對臺風暴雨停課安排工作機制的通知》和制定了《河源市教育局、河源市氣象局關于建立教育系統應對臺風暴雨停課工作實施細則》,建立了我市臺風暴雨停課機制。
點評:遇到天氣達到黃色、橙色、紅色等預警等級時,氣象部門都會發布預警信號。但擺在家長和學生面前的問題是,如何獲知臺風暴雨的預警是否達到黃、橙、紅呢?雖然,家長、學生一般都能通過電視、廣播和網絡等渠道,獲知天氣預報的信息,但是有時候仍會顯得“滯后”,家長、學生或難以自行決定上不上學。其實,在這個信息爆炸、手機被廣泛運用的年代,應急辦法可以更時尚、更人性化。如遇到天氣惡劣,臺風暴雨達到預警等級時,氣象部門在發布預警信號的同時,也可直接將預警信息向三大通信運營商通報,再由通信運營商將預警信息以短信方式發送至轄區各個用戶手機上。如此一來,天氣預警信息能更及時地傳遞到每個家庭,遺漏幾率會更低,更有利于學生的安全。
本報8 月6 日報道:昨日召開的市政府工作會議上,副市長李揚達與各職能部門就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群眾反映集中的重城市輕農村問題,特別是村鎮普遍存在的亂建房屋、亂倒垃圾現象,進行了研究討論。會議指出,要狠抓農村地區問題整改,并成立調研組,用一個月時間制訂整改實施方案。
點評:教育實踐活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不看成績、只看問題,先改大問題、再改小問題,而對于我市農村建設工作而言,亂建房屋、亂倒垃圾就是要首先整改的大問題。我市是廣東省的農業大市,95%以上的國土面積在鄉村,80%以上人口是農民,要跟隨全國的腳步建設好“美麗鄉村”,把“實施粵東西北地區美麗鄉村建設工程”提上更高的發展階段,就要求我市必須重視農村建設,盡快解決農村地區存在的突出問題。欲解決上述兩個問題,除了加強農村土地規劃管理、加強衛生環境整治力度,更重要的是要轉變農村地區群眾的思想和意識,把農村建房報建意識、衛生環境保護意識植入群眾心中腦中,讓群眾自發地參與到“美麗鄉村”各項建設中來,這樣才能事半功倍、碩果長留。
欄目主持:吳志堅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