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后產生大量包裝紙箱 廢品回收業分得一杯羹
本報訊(記者 梁小鴻)“雙十一”網購狂歡過后,市民迎來了自己的收貨高潮。“每天要收兩三個快遞,紙箱、膠袋,家里到處都是,只好叫小區的保潔阿姨拿走。”昨日,市民黃小姐向記者反映,網購來的鞋子、包包大多用較大的紙箱子包裹,拆包后只能當做廢品處理。
相關熱詞搜索:雙十一 廢品回收 黃小姐告訴記者,“雙十一”那天她在網上購買了包括吃穿用在內的各類物品,這幾天快遞陸續到了,家里就產生了大量的快遞包裝垃圾,如紙盒、膠帶、空氣囊、泡沫墊等,每天都要往外扔。“有些包裝材料非常新也非常結實,例如包裝紙盒,當垃圾扔了也挺可惜的。”黃小姐說,但快遞包裝沒人專門回收,所以只好讓小區保潔阿姨收走。
家住市區文明路的熊先生則對記者說,因為“雙十一”他和同事買了幾件家用小電器,所以家里堆積了不少大包裝紙箱。他把這些紙箱都收集起來,打算一起賣掉。
像熊先生一樣,不少市民都將自己網購貨物的包裝箱收集起來當做廢品賣掉。這也給市區廢品回收行業帶來了生意,一位在新市區東埔街道一帶收廢品的阿姨告訴記者,以往收貨還要喊上兩聲,而且收的主要是沿街商鋪產生的包裝盒,最近普通市民家的生意多了,不少人主動來叫她上門,回收廢紙箱的生意明顯好了不少。
對于網購高峰之后產生的包裝紙盒,有市民選擇當廢品賣掉,也有不少市民嫌麻煩直接當垃圾扔掉。記者從環衛部門了解到,從上周開始,居民生活垃圾中的快遞包裝盒猛增,可回收的紙箱混跡在普通垃圾中,清潔工人會撿掉一部分,不過送到轉運站的生活垃圾中,包裝垃圾仍比以前多得多。對此,有市民建議,如果在將快遞包裹遞交到買家手中后,快遞公司能回收這些商品的外包裝,讓包裝箱在賣家手中多次循環使用,那浪費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1個教師節,主題是“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譜寫教育強國建設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