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六屆五次全會強調要全面深化改革實現跨越發展
市委六屆五次全會昨日召開,何忠友作工作報告。
與會人員踴躍發言,謀劃今年工作。
本報訊 昨日,市委六屆五次全會召開,全面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關于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粵東西北振興發展等精神,回顧總結2013 年工作,部署安排2014年任務。
市委書記何忠友代表市委常委會向全會作報告,市委副書記、市長彭建文部署2014年工作。
全會指出,今年以來,我市積極應對國內外復雜環境,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注重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全市經濟社會實現提速提質發展,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全面完成,跨越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2014 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是粵東西北振興發展的關鍵之年,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攻堅之年。何忠友指出,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及省委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上來,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突出深化改革,突出“三大抓手”,突出轉變發展方式,突出改善民生,堅持為民務實清廉,全力推動經濟社會加快科學發展。
加快發展是河源當前最緊迫的任務。何忠友強調,要集中力量,推動“三個抓手”實現突破。要以園區擴能增效為重點,著力在適度超前擴園擴能、培育特色優勢產業、推動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上下功夫,加快做大做優經濟“蛋糕”;以交通設施建設為重點,不斷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能源水利信息等設施,加快提升優化發展環境;以市區擴容提質為重點,推動江東新區實質開發、中心城區提質發展、小城鎮特色化建設等,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以共建園區和新區為重點,與深圳開展全方位合作。
全會號召全市黨員干部,要增強科學發展、使命責任、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勇于擔當“五種意識”,全面深化改革,打造“廣東綠谷”,奮力開創跨越發展新局面。
《報告》解讀之四大突出
關鍵詞深化改革
報告點睛:要著力重點突破,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和主軸,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解讀:自從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后,“改革”一詞成為今年的熱點詞匯。日前,習近平總書記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的消息傳出,更是凸顯中央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重視。專家預計,2014 年勢必是改革氣息最濃,改革步驟、改革措施最有力、最多的一年。在分組討論時,何忠友指出,今年中央、省深化改革的措施將相繼出臺,我市要緊扣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職能,努力創造一個法制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提高政務服務能力。
關鍵詞三大抓手
報告點睛:以園區擴能增效為重點,加快做大做優經濟“蛋糕”;以交通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快提升優化發展環境;以市區擴容提質為重點,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
解讀:去年,省委省政府作出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戰略部署,提出要突出抓好“交通”、 “園區”、“城鎮化”三大抓手。目前我市也已出臺了相關的《實施意見》配套文件,此次的全會報告又進一步細化了今年的工作重點,要求要集中力量推動“三個抓手”的建設,助推我市開創新局面。
關鍵詞轉變發展方式
報告點睛:增強科學發展意識,深刻理解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既要全力加快發展速度、做大經濟總量,又要注重調結構、促轉型,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努力在加快發展中轉型升級。
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速度與效益的闡述中強調,要全面認識持續健康發展和生產總值增長的關系,不能把發展簡單化為增加生產總值,要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會帶來后遺癥的速度。作為一個正在發展的地級市,我市仍處于爬坡上坎的階段,提升發展速度,奮力沖刺,方能實現跨越發展。同時,在發展中更需要兼具發展質量和效益,以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改善民生
報告點睛:要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和諧、實現公平正義、建設優美環境,讓跨越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解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個城市的奮斗目標。在著力增進人民福祉方面,報告從守住生態保護底線、社會穩定底線、社會民生底線等三方面,提出讓全市人民共建共享跨越發展新成果。特別在守住社會民生底線方面,報告中提出要提高就業和社會保障水平,堅定推進創建教育強市,加快衛生計生事業發展,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促進農民加快增收,推進建設幸福河源。
在加快發展中轉型升級解決民生突出問題
讓群眾過上更好生活
本報訊 在昨日召開的市委六屆五次全會上,市委副書記、市長彭建文就如何做好今年工作做了部署。他指出,今年要在加快發展中轉型升級,解決民生突出問題,努力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為打造“廣東綠谷”、實現振興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在部署今年的工作時,彭建文表示,要在加快發展中轉型升級,把用地少、效益高、創新多、能耗低、生態好作為我市發展的價值觀取向,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重點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推進“兩園一工程”,推行“點上發展、面上保護”的園區發展模式。在環境保護上,彭建文強調,要鞏固提升萬綠湖水質,加快推進鎮級污水處理廠及其管網建設,加快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同時,抓好新一輪綠化河源大行動和推進治采復綠工作,實現“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綠中”。
彭建文說,要著力抓好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平安建設等工作,通過實施“振興初中計劃”、完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努力實現“全民社保”和深入推進十件實事,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和基本生活保障,盡力破解群眾就業難、上學難、看病難和看病貴等切身利益問題,努力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
民生工程暖民心
2013 年河源民生工程亮點紛呈
回顧2013 年,全市經濟社會得到又好又快地發展,民生福祉也得到了明顯改善。飲水安全、教育、社會保障…… 在諸多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領域中,黨和政府堅持民生優先,政策連發,成效明顯。
亮點一 解決農村4.3萬人飲水安全
民生水利加快發展,完成一批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及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建成解決農村4.3 萬人飲水安全工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項目順利推進。
亮點二 新增15個教育強鎮
創建教育強市成效明顯,新增15 個教育強鎮,連平縣成功創建教育強縣;新增50 所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分別提高1.3 和7.3 個百分點,市衛校新校區二期建設穩步推進。
亮點三 新增就業崗位4.72萬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全市新增就業崗位4.72 萬個、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4.79 萬人,建設領域工資支付保證金制度有效落實,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城鄉低保補助和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設年度任務全面完成,建成4 個縣區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
亮點四 2200戶全倒戶將搬新房
成功應對超兩百年一遇的 “8·16”特大洪災,2200 多戶洪災全倒戶2014 年春節前可全部搬進新房;新一輪扶貧開發開局良好,已投入扶貧開發資金5.44 億元,啟動扶貧項目1299 個,農房改造和“兩不具備” 村莊搬遷安置工作快速推進。
討論現場:
凝心聚力謀發展
深化改革,奮力開創跨越發展的新局面,最終是落在各級各單位的執行力,體現在工作成效上。會上,與會人員紛紛發言談論感受,并對未來的工作提出了規劃。
關于經濟發展:
羅小聰(源城區委書記):今年源城將把深化改革作為總抓手,強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內生動力,實施 “工業富區”和“商旅強區”戰略,按照做強二產、做旺三產的產業發展方向,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和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發展提速增效。張良棟(河源市供電局局長):工業的增長,需要電力的支撐。今年,供電局將全力以赴,加大電網投入,做好電力建設,保證我市電力供應運轉順暢。今年我市電網投資預計會達到4.6億元。
關于民生建設:
何偉強(市交通局局長):去年出租車市場整頓措施初見成效,安裝稅控機和查處“飛機表”極大地規范了出租車行業,減少了違法違規行為,更多市民能夠放心舒心地搭乘出租車。建議今年繼續加強出租車市場整頓,堅決繼續查處使用“飛機表”的車輛。
張金城(市城管局局長):去年我市對多個公共衛生間進行升級改造,改善了環境衛生。同時,我市還加強了公共衛生間管理員素質建設,增加福利待遇,目前管理員已經實現從招人難到有人才儲備的轉變,今年我市還將繼續抓好公共衛生間的管理。
本報記者 劉曦 黃冉/文 陳仕平/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