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河源市六屆三次會議昨閉幕 共譜河源發展新篇章
政協委員們舉手通過《政協河源市六屆三次會議決議》。
昨日下午,政協河源市六屆三次會議在市會議中心閉幕,政協委員們步出會場。
本報訊 昨日,政協河源市六屆三次會議在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后,在市會議中心勝利閉幕。市委書記何忠友在閉幕大會上發表講話,希望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增強機遇意識、進取意識和責任意識,充分發揮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圍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廣泛協商,共同譜寫河源跨越發展的新篇章。
市政協主席龔佐林主持閉幕大會,大會通過了政協河源市六屆三次會議決議。會議期間,委員們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飽滿的參政議政熱情,緊扣市委六屆五次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跨越發展的目標任務,圍繞推進我市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問題,提出了許多有價值、有分量的意見和建議,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民主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
何忠友在閉幕大會上充分肯定了市政協過去一年的工作。一年來,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圍繞中心資政建言、團結聯誼匯聚力量、關注民生履職為民,切實做到服務大局有高度、建言謀策有深度、協商民主有力度、團結聯誼有廣度,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民主決策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動了我市經濟社會科學、加快發展。
2014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是粵東西北振興發展的關鍵之年,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攻堅之年。何忠友希望,全市各級政協組織要積極組織廣大政協常委、委員,要緊緊圍繞實現跨越發展謀策出力,圍繞我市中心工作,深入調研、廣泛討論,形成更多更高質量的建議提案,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依據;要緊緊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凝聚共識,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廣泛凝聚社會各階層各民主黨派的力量,凝聚改革共識,匯聚改革正能量;要緊緊圍繞改善民生福祉深入調研,切實為建設幸福河源建言出力;要緊緊圍繞優化政務環境加強監督,要在加強干部作風和政務效能監督方面發揮作用;要緊緊圍繞提高履職水平加強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政協機關干部隊伍建設,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堅定、作風優良、學識豐富、業務熟練的高素質政協干部隊伍。
委員提案聚焦民生熱點獻計城市建設
描繪宜居城鄉藍圖
市區道路擁堵現狀如何緩解?城鄉生活垃圾如何妥善處理?市區泥頭車超載現象如何杜絕?居民小區周邊噪音如何整治?……在為期兩天的政協河源市六屆三次會議中,越來越多的民生和熱點問題得到關注,市政協委員們今年的提案也大都圍繞這些熱點和難點問題展開,參政議政的內容始終都情系民眾,為建設宜居城鄉出謀劃策。
據悉,截至前日下午6 時,市政協提案組共收到 138 件提案。其中,有關經濟、市政建設、科教文衛環保等方面的提案達102 件,占比高達74%。
關鍵詞:垃圾圍城
構建城鄉一體化垃圾治理體系
農村生活垃圾污染既是制約新農村建設的一大頑疾,也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之一。在今年市“兩會”中,多位政協委員都把目光“聚焦”農村垃圾的處理問題。委員王漢璐建議,各屋各村要科學規劃垃圾池的布局和數量,形成垃圾點、垃圾池、垃圾轉運站、縣垃圾處理中心的一個整體網絡。同時,市政府要加大投入,完善城鄉垃圾一體化治理的總體規劃,解決鎮村一級資金不足問題。
農村生活垃圾問題突出,市區生活垃圾同樣不容忽視。據市城管局統計,2013 年,市區生活垃圾產生量198360噸。目前,市區垃圾處理工作仍然存在垃圾中轉站數量不足、垃圾分類處理水平不高等問題。委員梁永和、鄒映池、戴庶民、鄒國忠等聯名遞交《關于加強市區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提案》,建議加快廚余垃圾處理廠規劃建設,加快新的永久性建筑垃圾消納場規劃建設,加大垃圾中轉站規劃建設力度,嚴格落實規劃,整治擠占、挪用環衛設施用地行為。
相對于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如何處理也是目前面臨的一個難題。當前,建筑垃圾處理方式簡單粗放,主要是暫存堆放和填埋處置。對此,委員葉風華、巫燕輝遞交了《關于對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的提案》,提出要通過引進高校、科研院所參與的建筑垃圾資源化技術的研發,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提高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加強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歸口管理;加強地區交流與合作,有選擇地引進適合建筑垃圾再生特點的技術及再生設備,促進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城市交通
加快公交首末站建設
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約,我市公交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發展嚴重滯后,至今仍沒有任何永久固定的綜合站場、樞紐站和首末站點,嚴重制約了公共交通事業的長足發展。因此,市政協港澳臺僑外事委遞交了《關于加快我市城市公交綜合站場樞紐站和首末站點建設的提案》,提出盡快解決綜合站場、樞紐站和首末站的規劃建設用地,確定站場、站點,以劃撥方式或成本價轉讓用地,并建立站場站點建設補償補貼機制。特別是盡快落實好永久性綜合站場建設用地,樞紐站、首末站的建設用地問題,以解決長期來制約我市公交發展的場地障礙。
自2012 年我市開展整治市區交通環境工作以來,市區交通環境得到初步改善,但各中小學校周邊交通環境仍未得到有效整治。委員姚家芳說,每天上下學時,每個中小學校周邊路段交通擁堵情況嚴重,各類車輛亂停放、隨意掉頭、亂超車等交通亂象頻現,車輛之間擦碰情況時有發生。為此,姚家芳在《關于切實加大中小學校周邊交通管制的提案》中建議,在各中小學校周邊路段設置明顯的交通限行標識牌,明確具體時段哪些路段是單向行駛路段或禁行路段、禁停路段;針對固定時段家長需接送學生、車輛較多的實際,在有條件的中小學校周邊設置相應的臨時停車場地,便于學生家長臨時停放車輛,接送學生。
關鍵詞:基礎教育
新建住宅小區配套建設學校
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外來務工人員不斷涌入城區,市區中小學校學生人數增速加快。據統計, 2013 年秋季,市區(含市直和源城區)中小學校73 所,在校生86548 人,比2012 年秋季增加4581 人,其中非源城戶籍學生42945 人,占學生總數的49.62%。
面對市區絕大多數住宅小區沒有配套建設學校的現狀,委員陳全安在《關于要求出臺市區新建住宅小區配套建設中小學幼兒園實施意見的提案》中建議,市政府要盡快出臺關于新建住宅小區配套建設學校幼兒園的實施辦法,市區新建大型住宅小區須配套建設初中、小學和幼兒園,新建中型住宅小區須配套建設小學和幼兒園,且配套建設的學校與住宅小區要同步驗收,學校和幼兒園產權屬政府所有,辦成公辦學校。對未按規定配套建設基礎教育設施的已建成住宅小區,要根據相關文件精神,向開發建設單位征收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統籌用于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建設的支出。
如今,每到假期來臨之際,眾多課外輔導班宣傳廣告在學校周圍、各類報刊及人群流動較多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語文、數學、英語等提高班、一對一輔導、舞蹈愛好班”等之類的輔導廣告,令人眼花繚亂。
面對我市大部分課外輔導班存在亂象的問題,委員劉德華提出了《關于規范學生課外輔導班的管理提案》。他建議,對各類課外輔導班資質進行嚴格審核,統一納入管理及督促檢查,確保各類輔導班的管理有序、收費合理、安全有保障;對各類課外輔導班的專職老師進行培訓,符合要求的統一由監管部門頒發合格上崗證。在監督管理制度上,教育部門不定期對課外輔導班(含家庭式)進行嚴格檢查,發現沒有證照或不齊全的堅決取締并對相關負責人做出嚴厲的處罰,嚴禁課外輔導班聘請名校老師或掛名校名義來吸引學生報名。
關鍵詞:城市管理
標本兼治整治泥頭車超載行為
揚塵器、馬路殺手……市區泥頭車超載行為早已令廣大市民為之詬病。委員劉麗嫻、鄧禮瑤認為,當這些泥頭車行駛在市區道路上時,掉漏出來的沙石、泥土不僅污染路面,污染空氣,更威脅到其他車輛和行人的安全。因此,她們在提交的《關于治理泥頭車超載要標本兼治的提案》中提出,要加強路面巡查,加大對違規泥頭車的處罰力度;要對市區各施工工地進行調查摸底,核發通行證,并在泥頭車身上標上建設單位名稱;對不符合標準的泥頭車禁止進入市區,同時規定通行線路和時段,高峰期一律禁止進入市區,防止擾民和造成更大的擁堵。
市區農貿市場管理混亂的現象也得到不少委員的關注。近段時間以來,市區市場周邊環境衛生秩序 “臟、亂、差”現象比較嚴重,嚴重影響了交通出行和創衛成果。市政協港澳臺僑外事委對此在《關于加強市區農貿市場及周邊占道亂擺賣和無證、超范圍經營管理工作的提案》中提出,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市區農貿市場管理,對市場周邊占道亂擺賣及門店無證、超范圍經營進行專項整治,加大監管力度,齊抓共管,以確保農貿市場及周邊得到長效管理。
此外,對于我市城市管理仍存在街頭非法小廣告泛濫、居民社區周邊噪音等問題,委員范建國在提交的《關于加強清理街頭非法小廣告的提案》中,建議通過部門聯動,加強清除管理,還河源街頭的潔凈;委員歐陽仕文在提交的《關于加強居民小區附近噪聲整治的提案》中,建議環保部門加大執法力度,減少噪音污染,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本報記者 吳志堅 劉曦/文 譚興孚/圖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