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忠友部署市人大機關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本報訊(記者 謝素德 通訊員 陳偉勇)14 日,市人大常委會召開黨組會議,研究部署市人大機關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何忠友主持會議,他強調,人大機關要結合工作實際,創新“自選動作”,如聯系人大代表,聽取代表意見;深入開展專題調研活動,準確了解群眾愿望和訴求等。
何忠友強調,要全面把握教育實踐活動的目標任務和原則要求,把中央、省委和市委部署同市人大常委會機關工作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按照中央確定的目標任務,堅持“ 主題不變、鏡頭不換”,突出重點,注重實效。他指出,要通過此次活動實現五個目標:使人大機關黨員干部的群眾觀點和宗旨意識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和人大代表參與人大工作的渠道進一步拓寬,保障群眾合法權益在人大履職中進一步體現,密切聯系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的作用進一步發揮,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進一步樹立。
據了解,何忠友擔任市人大機關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組長。他要求,市人大機關要緊緊圍繞學習教育、聽取意見,查擺問題、開展批評及整改落實、建章立制等3 個環節的“ 規定動作”,高標準、嚴要求,嚴格認真,不走過場;同時,結合工作實際,創新“自選動作”,如常委會領導聯系人大代表,聽取代表意見,到扶貧村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接受革命傳統和警示教育,開展好“ 三個一”活動(舉辦一場報告會,開展一場學習討論,觀看一場反腐倡廉電教片),結合常委會今年工作要點及監督計劃,深入開展專題調研活動,準確了解群眾愿望和訴求等等。
市政協: 領導做到“六個帶頭”
本報訊(記者 劉曦)日前,市政協機關召開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就下一步市政協機關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行了安排和部署。
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龔佐林指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政協工作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工作水平、推動政協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有力舉措,更是加強自身建設、樹立政協良好社會形象的有力舉措。她強調,要著眼政協工作的實際,把握重點,扎實推進此次教育實踐活動有效開展,認真做好“規定動作”,創新做好“自選動作”,重點抓好學習教育、意見征求整改落實和建章立制,通過開展此次活動實現五個目標:一是黨員干部宗旨意識和群眾觀念有新的增強,二是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有新的提高,三是政協機關作風有新的改變,四是為民務實清廉形象有新的提升,五是政協自身建設有新的進步。她要求,市政協黨組成員和機關領導班子成員要以身作則,做到“六個帶頭”:帶頭參加學習,帶頭深入基層,帶頭聽取群眾意見,帶頭查擺問題,帶頭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帶頭抓好整改。
機關事務局: 堅持為民務實清廉
本報訊(記者 黃冉)日前,市機關事務局部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市委常委、秘書長黎意勇參加會議時強調,要把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貫穿活動始終,把領導帶頭、批評和自我批評、制度建設體現在活動全過程。
會議要求,要按照統一部署,切實增強黨員干部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以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牢牢把握基本原則,著力解決“四風”突出問題,落實為民務實清廉要求。同時,充分發揮機關事務工作對改善黨群干群關系、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將作風建設的新成效和深化機關事務改革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要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確保教育實踐活動扎實開展,取得群眾滿意的效果。黎意勇要求,教育實踐活動要注重成果,不分階段、不搞轉段,主要抓好“學習教育、聽取意見,查擺問題、開展批評,整改落實、建章立制”等環節,把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貫穿活動始終,把領導帶頭、批評和自我批評、制度建設體現在活動全過程。
燈塔盆地管委會: 以農民增收檢驗成效
本報訊(記者 吳志堅 通訊員 胡麗珠)日前,市燈塔盆地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管委會召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會議提出,示范區管委會要以完善農業基礎建設、壯大農業產業體系、增加農民收入的新成果檢驗活動的成效。
據了解,該示范區管委會制定了“一個基礎,兩個目標,三個核心,四個平臺”的工作方案,即以農村土地確權登記為基礎;以農業產業發展壯大、農民增收致富為兩個目標;抓好示范區核心區建設,選擇一批核心主體,發展核心產業;打造社會服務化平臺、農資平臺、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和 “農產品貿易平臺”。示范區管委會主任孔德勝指出,開展教育實踐活動,要圍繞目標任務,積極探索加發展的新舉措、新機制,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不斷凝聚干事創業的智慧和力量;要全面推進深化農村改革,為國家農業現代化建設探索新路子,起到”發動機、示范田、風向標”的作用。孔德勝強調,示范區黨員干部要把“焦距”對準“四風”問題,以敢于揭短亮丑的態度、無私無畏的勇氣,對照中央八項規定,對照黨紀條規,嚴肅認真查找“四風”方面存在的問題。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