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扶貧辦:讓群眾有門可進有話可說
自我革新“洗洗澡”——以整風的精神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深入分析發生問題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為上的灰塵,保持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全省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事關山區貧困百姓脫貧致富。市扶貧辦作為直接聯系貧困百姓、指導和幫助貧困百姓脫貧致富的主力軍,將如何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與貧困開發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心系貧困百姓,多謀治貧之策,多出濟困之力,切實解決百姓呼聲最高、最關心的問題?日前,市扶貧辦主任謝敬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將以問題為導向,深入基層一線,傾聽百姓心聲,以此建章立制整治“四風”問題,真正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
知屋漏者在宇下。傾聽貧困百姓心聲,關鍵在于敞開大門,讓百姓有門可進、有話可說。謝敬生說,作為緊密聯系貧困百姓的單位,他們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了解、聽取群眾意見呼聲:一是班子成員到各縣區扶貧辦召開座談會聽取一線扶貧干部的意見;二是班子成員到貧困村召開座談會,分別聽取駐村干部、村干部和貧困戶的意見;三是全體黨員干部到掛鉤聯系的貧困戶家中,聽取貧困戶意見,共商發展之計。
開展路線教育活動的一項重要任務是著力解決“四風”突出問題,謝敬生坦言,市扶貧辦也存在檢查督促落實力度不夠、群眾觀念淡化、精神狀態不振和艱苦奮斗精神不強等“四風”問題。為從根本上解決“四風”問題,該辦將把建章立制作為整治 “四風”的治本之策,加強學習,筑固艱苦奮斗意識,不折不扣執行“八項規定”,圍繞解決突出問題建制度,圍繞服務群眾工作建制度,圍繞加強班子建設建制度。如出臺扶貧資金“雙重”公示制度和扶貧工作“亮燈”管理制度,促進扶貧資金安全、精確、高效使用和幫扶責任更好落實。
毋庸置疑,作為扶貧單位,與基層百姓的接觸最為直接、最為廣泛,如何進一步健全完善服務群眾制度,打造為民服務平臺,成為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的關鍵。謝敬生表示,該辦將通過明確駐村干部職責,加強駐村管理;加強業務指導、培訓;召開駐村干部座談會,認真聽取意見,改進工作;著力解決駐村干部的后顧之憂等舉措,努力為幫扶單位、廣大駐村干部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把市扶貧辦打造成“駐村干部之家”,以提高服務水平為切入點,不斷提高全市扶貧“雙到”工作水平。
本報記者 吳志堅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