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工可一次性領取失業保險金 但領取有條件限制
日前,省政府正式發布《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一次性失業保險金計發辦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按照《通知》規定,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失業后回鄉,可一次性領取失業保險金。
現狀: 能領保險金的人并不多
據了解,一次性失業保險金收益率(領取待遇與繳費總額之比)較高的是按照最低工資標準以上、社會平均工資以下繳費的人群,收益率可達150%-350%,特別是繳費時間在1 到3 年之間的人群,占領取人數的比重最大。然而在我市,真正能領取一次性失業保險金的人數可能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多。
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雖然河源擁有數量較多的外省務工人員,然而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服務、建筑行業,流動性大,往往由于繳費年限不足,無法滿足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條件。該負責人說:“要領取一次性失業保險金,需要失業人員的失業保險繳費時間達到一年以上,但在服務、建筑這兩個行業,流動性太大,很多人都干不了一年,自然不能領取失業保險!
據了解,很多外來工無法享受失業保險政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其根本沒有繳納失業保險。這種現象同樣集中在服務、建筑行業,尤其是建筑行業,許多外來農民工喜歡自己前往工地找工作,既不簽訂勞動合同,又缺乏繳納社保意識,當遇到失業、工傷等情況的時候,才發現沒有任何保障。
上述負責人表示,發放一次性失業保險金惠及最大的群體就是外來農民工,但要想享受待遇,最重要的是外來農民工本身提高繳納社保意識。“農民工可以選擇與勞務公司簽訂勞動合同,通過勞務派遣尋找工作崗位,再由用人單位為其繳納社保。”
鏈接: 哪些人可以一次性領取
失業保險金以往都是按月領取,是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和促進其再就業的基本措施。然而,對于外省務工人員來說,按月領取往往存在較大的操作難度。比如外省務工人員失業后返鄉,但失業保險金又需要其本人每月親自前往參保地社保經辦單位領取,如何領取就成為了最大的問題。發放一次性失業保險金的目的就在于解決外省務工人員的實際問題。
按照規定,一次性失業保險金的支付對象為符合失業保險金領取條件,但不具有廣東省戶籍,并要求不在參保地按月享受失業保險待遇且不轉移失業保險關系的失業人員。
貼士: 如何計算一次性保險金
《通知》規定,在失業人員的失業保險繳費時間每滿一年,可領取的一次性失業保險金按本人失業前 12個月平均繳費工資40%乘以繳費年限計發;不滿一年的繳費時間不計算為繳費年限。以每月工資為河源最低工資標準3倍的李某為例,李某失業前一年的月平均繳費工資為 3030元,并已經買了3年零5個月的社保,若李某不打算在河源按月領取失業保險,也不轉移失業保險關系的話,可以領取一次性失業保險金3030×40%×3年=3636元。
另外,失業人員若還有前次失業尚未領取的失業保險金,該部分可按照尚未領取期限的月數乘以本人失業前12 個月平均繳費工資 25%之積計發。
本報記者 黃冉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