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創文測評檢查組:河源具備獲得創文提名資格條件

省測評檢查組一行在客家文化公園實地檢查。
本報訊(記者 劉曦 謝素嬋 見習記者 朱冀)4 日至5 日,文明城市省測評檢查組蒞臨我市,對我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進行檢查測評。
市委書記何忠友主持匯報會,市長彭建文匯報了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情況。據悉,近年來,我市全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精神文明建設連年上臺階,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居全省前列,市民文明素質進一步提高,城市環境進一步優化,全市經濟社會實現跨越發展。在推動創文工作中,我市高規格成立領導機構,形成各方有責、層層落實的工作格局;全方位宣傳發動,營造家喻戶曉、全民參與的創文氛圍;多形式抓好道德建設,培育勤于修身、崇德向善的時代新風;大手筆提升城市環境,塑造廣東綠谷、美麗河源的城市名片;強有力推進跨越發展,建設利民惠民、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
聽取匯報后,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顧作義充分肯定了河源為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所做的工作。他說,通過實地檢查、隨機訪問和查閱資料,測評檢查組認為,河源的黨政領導對創文工作高度重視,思想認識到位,保障措施有力,投入力度大;城市面貌變化大,馬路、內街小巷、公廁干凈整潔,交通順暢,綠化水平高;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有了突破性進展;思想道德建設有特色、有品牌;創文氛圍濃厚,標語、口號和公益廣告富有特色。他說:“作為我個人的看法,河源具備了‘創文’提名資格,可以作為我省向國家推薦的城市,為下一屆2017 年進入全國文明城市沖刺。”
顧作義強調,創文永遠在路上。下一步,河源要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標,建設美德之城;以提升市民的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為重點,以文化引領老城區的改造,加大農貿市場的改造,同時完善紅綠燈的配套,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建設宜居宜業之城;以文藝精品的創作和特色活動的開展為重點,建設文化名城。
花絮
藍天白云為創文加分
5 日,雨過天晴的槎城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省測評檢查組來到客家文化公園,沿著客家古邑家訓長廊,感受客家家訓文化的魅力。看著石頭上雕刻著百個姓氏的家訓,檢查組成員還興致勃勃地尋找起自己姓氏的家訓石頭,贊賞家訓長廊留住了傳統文化的根。
在公園里,愛唱客家山歌的市民們聚在一起,一聲聲饒有韻味的客家山歌讓檢查組成員駐足聆聽,舍不得離開。伴著獨具特色的客家山歌,行走在景色優美、空氣清新的公園里,不禁讓檢查組感嘆河源市民生活的愜意,成員們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留念,并表示就為這藍天白云、青山綠水,都應該為河源創文加分。當天,檢查組還到沿江路親水步道實地察看,“長著這種水草表示這里的水質很好”,檢查組成員看到清澈見底的江水中漂浮的水草不禁贊嘆,對我市山清水秀的優良環境給予了很好的評價。
在實地考察了我市的創文工作后,顧作義認為我市的城市面貌變化大,空氣清新,公廁干凈,綠化工作注重色塊搭配,凸顯了“凈、綠、暢、美、清”五大特點。
思想道德建設有特色
5 日下午,省測評檢查組走進東江首府小區,細致地察看小區的物業管理及文化建設,小區內不僅文化、休閑等設施設備齊全,還處處可見文明宣傳的小標語,特別是把小區里的觀景石、指示牌等都標上了“十德”、“明字知理”等內容,讓小區居民隨時隨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凝聚了濃厚的創文氛圍,得到檢查組的高度評價。
當天,檢查組還深入市德愛學校的教學課堂,察看和感受運用傳統文化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濃厚氛圍。走進二(仁)班,小朋友正在講臺上給同學們講“十德” 中的“孝”,檢查組成員們聽得津津有味,不禁為小朋友們豎起了大拇指。德愛學校不僅在教學中提倡學生要傳揚家訓、崇尚十德、日行一善,連班別都用“十德”來命名,給檢查組成員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對學校開展的“十德”和“家訓文化”教育表示贊賞。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1個教師節,主題是“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譜寫教育強國建設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