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農商銀行成立4周年發展紀實 憶成長喜看今朝
河源農商銀行看望紫金縣龍窩中心小學的師生。
核心提示:
如今要說市區哪家銀行網點最多,莫過于河源農村商業銀行。記者從該行了解到,目前該行轄內擁有24 個營業網點,79 臺ATM、CRS、好易非稅終端等自助設備,3 處離行式自助銀行,其中在埔前鎮就設有3 個營業網點,堪稱市區營業網點最多、金融服務覆蓋面最廣的金融機構。
四載不凡發展路
熟悉的市民都知道,河源農村商業銀行,其前身是有著60 年歷史的源城區農村信用社。自2010 年 12 月31 日成功改制以來,該行立足中小企業、立足“三農”的市場定位不動搖,推出了數十個“接地氣”的金融產品,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截至2014 年11 月末,該行各項存款余額44.1 億元,各項貸款余額 30.8 億元,分別對比改制初期年均增加4.3 億元、3.2 億元。4 年間,該行累計繳納稅款上億元,累計實現撥備前利潤3.68 億元,實現了各項業務持續增長、經營實力不斷增強的目標。
經過4 年的磨礪,一家現代高效的農村商業銀行已然形成。“努力以先進的服務理念、高效的服務流程、全面的服務體系實現自身增長與地方經濟發展的雙贏。”該行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用一句話來概括,該行改制的4 年,是實力壯大、規范管理、成果豐碩的4 年!這與該行始終堅持“立足本地,扎根河源,支持城鄉經濟發展”的經營方向,堅持“立足于農、服務于中、支持于小、造福于民”的出發點,著力于滿足“三農”和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是分不開的。在努力實現自身戰略發展愿景的同時,該行也切實為我市城鄉經濟繁榮發展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河源農商銀行。
不改“農”本色“銀農”闖新途
有道是,民以食為天。農業穩,則天下安。
秉承著其前身源城區農村信用社的優良傳統,河源農村商業銀行一直認真貫徹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要求,不忘支農本色,牢牢堅持“三農”定位不動搖,把握支農重點,加大支農力度,提高支農水平,各項惠農的政策和措施得到了進一步鞏固與加強。
該行突出特色優勢,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大力開發適應“三農”多樣化、多層次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積極開展“支農惠農”信貸活動,初步探索出了一條“銀農”雙贏的新路子,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有力地支持了農村種養殖業、農業產業化、中小微企業、農村基礎設施及城鎮建設,充分發揮了金融支農主力軍作用,有力地促進和推動了經濟發展,得到了地方黨政和農民群眾的一致稱贊。如該行積極開展的“政銀保”貸款業務,是深入推進“三大工程”建設、創新支農信貸產品、支持新型農村經濟體發展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舉措。
除此之外,該行還啟動了小額創業擔保貸款,為有創業愿望、創業能力、創業項目,有一定自籌資金的大中專畢業生、創業青年等人員,提供最高20 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并為個人創業貸款提供全額的財政貼息。該行還在傳統房地產抵押的基礎上,創新推出了林權抵押方式貸款,不斷拓寬擔保方式和渠道,以滿足客戶多樣信貸需求。據該行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 月末,該行涉農貸款余額已達12 億元,對比年初增幅達到15%。
小微最快捷融資好解決
與其他地區一樣,改革開放30 多年來,我市城鎮化穩步推進,城鄉經濟持續繁榮,中小微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迅速,遍布我市城鄉各地。2010 年改制后,該行積極落實中央各項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政策,突出了幫扶重點,即加強合作,支持城鄉建設;積極營銷,優先支持農企;惠企澤企,切實解決中小微型企業融資難題。
為更好地服務中小微企業,切實幫助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助力廣大中小微企業發展成長,早在2012 年12 月18 日,該行創建了小企業專營中心,針對中小微企業在金融服務需求上“短、小、頻、急、散”的特點,創新推出了“簡易貸”系列貸款產品,以“手續簡便”、“方式多樣”、“易貸易還”、“快捷高效”的服務承諾,為有固定生產經營場所且經營正常,有穩定收入來源的個人獨資企業主、個體工商戶、創業者提供最快1 天放款,最高500 萬的貸款支持。
該行還堅持以中小微企業客戶為中心,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全局意識,真正發揮“三大工程”便民惠民的作用,實施積極的貸款營銷策略,不斷簡化辦貸手續,提高辦貸效率,并且加大創新力度,在信貸品種、服務功能、服務手段、擔保方式等方面進行創新,設計出能滿足中小微型企業需求的貸款產品,迎合不同層次企業客戶的需求。
另外,該行全面推行“上門服務”,在認真做好資金需求調查的基礎上,深入企業進行實地調查,與企業主拉家常、話市場,隨時了解企業生產資金需求情況和經營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供相關建議和幫助,大力支持、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生產,擴大規模,社會及經濟效益顯著。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據統計,截至今年11月末,該行小企業專營中心貸款余額達到1.2 億元,累計發放貸款2.9億元,幫助我市181戶中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解決了融資難題。
“自己銀行”不須言利民惠民最實惠
如今,不少市民一談到河源農商銀行,都伸出大拇指稱贊其是“河源人自己的銀行”。這與該行4 年來一直致力于為市民提供便捷、優質、貼心的金融服務是分不開的。
服務于民,讓“利”于民。該行充分發揮營業機構覆蓋面廣、管理嚴謹規范等優勢,采取梳理流程、提高效率、規范操作等措施,積極支持我市人民建設幸福家園,配合政府穩步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并努力打造具有河源特色的社區銀行,為客戶提供全年365 日不間斷的優質、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
近期,該行以前所未有的優惠,為市民帶來最大的實惠。河源農商銀行積極響應中國人民銀行利率調整政策,全力回饋社會,第一時間將定期存款利率上浮20%,一浮到頂,最高5年定期利率可達5.1%。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為支持城鎮居民住房消費,滿足社會對消費信貸業務的需求,該行與河源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達成合作協議,全面啟動了住房公積金組合貸款業務,住房公積金組合按揭貸款利率下浮至70%, 20 年期50 萬元貸款,可省息12 萬元以上,創全國新低,是一項新的惠民業務,真正做到讓“利”于民,給市民帶來最大的實惠。
“接地氣”:你有需我有應
該行始終堅持“扎根河源,服務三農,支持城鄉經濟發展”的經營方向,以“河源人的特色社區銀行”的定位,致力于為河源市民提供便捷、優質、貼心的金融服務,豐富業務品種,滿足多樣需求,逐步成為服務河源城鎮、鄉村、居民的“現代化社區銀行”。
為滿足客戶需求,該行開辦了簽約代繳水電費、電信話費業務,解決了以往客戶排隊繳費既費時又費力的局面;配合社保局做好社會保障卡的申辦與激活業務;通過自助銀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自助渠道為客戶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不斷滿足客戶各種金融需求。目前,該行針對客戶多樣的金融需求,重磅推出了粵信通間聯POS業務,該業務具有實時到賬、手續費率低、業務功能全、終端設備新等業務優勢,可根據每個客戶不同的金融需求,靈活設置,為客戶量身定制最經濟實用的POS產品。
一種關愛到如今
自古商場如戰場,然有愛心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方能長久。河源農商銀行深信這一點,4 年來一直積極回饋社會,熱衷于公益事業。
該行廣泛開展“金融知識萬里行”、“金融知識進萬家”、“打擊非法集資犯罪活動”等公益宣傳活動,向廣大市民普及包括反假幣、反洗錢、防范非法集資、用卡安全、預防詐騙等金融知識;積極組織員工參與義務獻血、街道衛生保潔等愛心公益活動;并大力開展支農惠農工作,以“貸款支持——技術指導——信息提供”的一條龍金融服務,幫助農民走上致富道路。
該行還重視年輕一代的培養工作,關愛青少年朋友的健康成長。今年8 月份,該行冠名贊助了河源2014 年8 月軍旅夏令營活動,為全市154 名中小學生開啟了夏令營軍旅生活,學生們充分體驗到軍隊嚴明的紀律,培養了吃苦耐勞、堅強獨立的精神。11 月份,該行工會、團總支部聯合河源市紅十字會、河源論壇、河源日報等單位開展了“愛心暖冬”活動,前往紫金縣柏埔大魯小學、格塘小學慰問了邊遠山區師生,并到河紫路社區慰問了10 戶貧困戶。該行開展的一系列社會公益活動提升了河源農商銀行的社會影響力,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四載,1460 個日日夜夜,歷史長河中“滄海一粟”,然河源農商銀行取得的業績不凡,觀其所服務的槎城市民,二者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聯系密切。記者由衷深信,河源農商銀行,河源人自己的銀行,展望未來,農商銀行必將與槎城一起成長壯大,業績也必將取得更大的進步。
本報記者 張濤 通訊員 張惠敏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