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志愿者占常住人口10%
日前,省政府出臺了《關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大力弘揚先進慈善文化,推進慈善事業全民化、社會化、常態化、規范化發展,努力形成具有廣東特色的現代慈善事業發展新格局,到2020 年,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支持慈善活動成為常態,慈善組織網絡基本覆蓋城鄉社區,注冊志愿者占城鎮常住人口比例達10%;全省建立統一開放的慈善信息管理平臺,應公開慈善信息全面向社會公開。
記者昨日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了解到,目前在該局注冊的非公募公益基金會僅有一家,即河源華達萬福公益基金會,全市慈善事業發展有待加強!兑庖姟返某雠_,或將給慈善組織的發展帶來機會,有利于我市慈善機構進一步發展壯大。
營造人人參與慈善氛圍
自從2011 年“郭美美事件”發生以來,以中國紅十字會為代表的傳統慈善組織社會公信力不斷下降,造成慈善捐款大幅減少。如何促進慈善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重塑慈善機構的公信力,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兑庖姟访鞔_提出,要拓寬慈善文化傳播渠道,把慈善事業發展列入文明城市、文明和諧社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評比的指標體系,把慈善文化納入學校德育教育內容,著力推動慈善文化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形成“人人關心慈善、人人支持慈善、人人參與慈善”的良好氛圍。
記者注意到,這次《意見》的一大亮點,就是鼓勵宗教團體和宗教活動場所依法依規開展慈善活動,并提出要深入開展慈善領域的交流展示活動,將“廣東扶貧濟困日”等慈善活動打造成為宣傳慈善文化、整合慈善資源、展示慈善成果的綜合性慈善平臺。據了解,我市宗教公益慈善會自2013 年正式成立以來,已先后投入數十萬元多次資助社會公益活動。今年8 月,市宗教公益慈善會還聯合廣東燕巖六祖古寺、梧桐山觀音寺等出資12 萬元用于助學捐款。目前,該宗教公益慈善已成為我市社會慈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深刻的信仰基礎、悠久的歷史傳統和較高的社會公信度。
鎮村可設立互助基金
《意見》提出,大力培育發展慈善組織,優先發展具有扶貧濟困功能的各類慈善組織特別是基層慈善組織。積極探索培育網絡捐贈等新的慈善形態,引導和規范其健康發展。穩妥推進慈善組織直接登記,逐步下放符合條件的基金會登記管理權限。鼓勵城鄉社區居(村)委會、物業管理公司、業主委員會建立慈善互助會或設立互助基金,推動社區慈善發展。
對此,我市部分鎮村已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連平縣忠信鎮司前村民風淳樸、村容整潔,一渠清溪穿村而過。村口不遠處,豎立著一塊碑文,上面書寫著“一厚倫理,二尊王法,三救急難,四和鄉里,五勤本業,六莫非為,七周貧乏,八謹祭祀”。這32 字箴言,正是司前村吳氏先祖留給后人的傳世家訓。當地人說,別的老祖宗留金留銀,吳氏老祖宗就留了這個祖訓,代代相傳,代代受益。讓當地村民頗為自豪的是,該村有婦女互助小組、同年會等。以同年會為例,目前司前村全村有20 多個同年會,年代最久的同年會當屬出生于1942 年同村同宗人,今年已是73 歲了。去年兩個出生于上世紀50 年代的同年會開展了外出旅游活動,并籌資慰問困難會員。
全市慈善事業有待加強
不過,總體來說,我市慈善事業發展還有待加強。據悉,目前在市社會組織管理局注冊的非公募公益基金會僅有河源華達萬福公益基金會一家,為此,相關職能部門表示,這次《意見》提出鼓勵企業和個人在公募慈善組織內設立慈善冠名基金、冠名項目開展慈善活動,鼓勵慈善組織興辦公益性醫療、教育、養老、殘障康復、文體、應急救助等社會服務機構和設施,為慈善事業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和服務載體。這給我市慈善組織的發展帶來了機會,有利于我市慈善機構進一步發展壯大。
《意見》提出,要建立社會救助與慈善資源對接機制,并要求社會救助信息和慈善資源信息同時向審計等有關部門開放;要擴大政府購買服務的范圍和規模,將適合購買的慈善組織服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目錄。采訪中,我市一些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的負責人認為,政府加大購買社會服務的力度,可以促進“草根慈善”組織的發展。
本報記者 張濤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