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縣民生盤點]頂級空氣能產業基地呼之欲出
深圳寶安(龍川)產業轉移工業園一角。
空氣能或成龍川工業發展的“ 代名詞”。通過打造廣東省空氣能生產基地,龍川正積極探索破解當前廣東空氣能行業分散發展的困境。事實上,該縣實施產業招商、產業選資及產業發展等模式,加強和延伸工業園區的產業鏈條,逐步形成以電子、電器及空氣能三大主導產業齊頭并進的良好態勢。
創新舉措,搶抓機遇。龍川將乘產業園區擴能增效的政策東風,加大征地擴園、項目建設及產業集聚發展力度,打造環珠三角新興產業聚集地,為跨越發展奠定工業基礎。據悉,龍川工業園區去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2.27 億元,比增45%;工業增加值 16.60 億元,比增44.2%;創造稅收2.33 億元,比增35.7%。
龍川還堅持產城融合、園城互動的思路,推動縣城擴容提質。一大批龍頭企業逐年落戶,衍生上下游配套產業,持續拉動就業作用凸顯。同時,發揮城鎮化對工業和現代農業發展的帶動作用,雙輪驅動助推縣城擴容提質的目標。龍川人民參與發展,共享改革發展紅利的日子正在臨近。
集群化招商思路
將破解我省空氣能行業發展困境
龍川紐恩泰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密升,名副其實的新加坡海歸實力派,稱得上是空氣能技術推動者。在談起為什么到龍川投資時,他使用“安全感”一詞作答。趙密升說,龍川縣委縣政府務實、誠信之風,給了企業莫大的信心,也是企業投資安全感的根源所在。
在龍川投資建設的一年多時間里,趙密升多次與龍川縣黨政領導和相關部門“零距離”接觸,再次佐證了他的眼光。“我希望更多空氣能企業加盟龍川,共同打造省級乃至全國空氣能生產基地,給力龍川發展。”
在一定程度上,空氣能已成為龍川工業發展的“代名詞”。有報道稱,龍川正打造廣東省空氣能生產基地,走集群化發展之路的招商定位,是對廣東破解空氣能行業分散發展的困境的積極嘗試,成效明顯。
據了解,目前已有21 家空氣能制造企業落戶龍川省級產業轉移園,包括紐恩泰新能源、華天成電器、聚騰環保設備、西奧多冷熱設備等全國空氣能行業10 大品牌龍頭企業,累計投資額達26.3 億元,還有20 多家企業在洽談當中。
此外,記者還獲悉,“廣東省空氣能檢測中心”已于2014 年進駐龍川,廣東省空氣能研發中心項目正在推進中。龍川縣還牽頭組織成立廣東省空氣能協會,激發行業協會正能量。業內人士指出,檢測中心在龍川落戶,意味著我省空氣能的“產品檢測點在龍川、標準在龍川”;正在推進建設的省級研發中心項目,甚至意味著空氣能頂級新產品研發和生產都將在龍川誕生。
“抱團發展、搭建集群發展平臺,規劃占地2平方公里的空氣能產業園等著行業精英的加盟。”龍川縣委書記韋欽強說,龍川希望與空氣能企業共建“省級甚至全國空氣能生產基地”。龍川縣代縣長黃添勝說,龍川將把空氣能產業園打造成集研發、檢測、生產、展示和倉儲等功能于一體的多功能專業園區,讓空氣能企業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好。
“龍川‘抱團’理念,為空氣能行業創造了集群發展的平臺。”中國節能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宋忠奎說,節能低碳是國家層面的戰略發展方向,龍川作為生態發展區提出打造空氣能生產基地計劃,既體現戰略眼光,也給行業傳遞了發展的正能量。
景旺電子廠車間。
用活“平臺思維”
三大產業支撐工業園區發展
龍川實施產業招商、產業選資及產業發展等特有模式,不斷加強和延伸工業園區的產業鏈條,逐步形成電子、電器及空氣能三大主導產業齊頭并進的良好態勢,推動著龍川工業園區的發展。
2014 年以來,龍川借力全市“三賽”、 “三個50”、“三個100”工程等活動的開展,實施“一二三”戰略,扎實推進園區擴能增效工作,與深圳市寶安區合力打造對口幫扶、園區共建的示范標桿,加快擴園和平臺兩大工程建設,進一步夯實發展基礎。
龍川去年投入資金1.6 億元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新征用地2000 畝,完成“三通一平”土地1000 畝用于解決空氣能企業用地問題。通過舉辦春季經貿系列活動及深圳、佛山、惠州招商引資推介會,簽約項目 16宗,合同投資額達33億元。
龍川工業園區去年擴能增效成效較為明顯,工業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52.27 億元,比增45% ;工業增加值16.60 億元,比增 44.2%;創造稅收2.33億元,比增35.7%。 “在園區建設特別是培育企業上,要算總賬、大賬和長遠賬。”在一次工業園區建設專題研討會上,韋欽強算了一筆空氣能產業發展賬,提出“政府用10%的資金,撬動企業 90%資金”的“暖企”理念。
縣委書記的“發展賬”實則體現了以“平臺思維”助力企業發展。龍川通過建設1個商務中心、1 個科技孵化器、1 個中小企業創業基地、1 個物流園、1條產業產品配套街、1 個省級信息服務平臺,提升園區的綜合競爭力。
龍川發展思路清晰明了,搶抓產業園區擴能增效的政策紅利,加大征地擴園、項目建設及產業集聚發展工作力度,打造環珠三角新興產業聚集地,為龍川跨越發展奠定工業基礎。
產城融合、產城互動
城鎮化助力工業、現代農業
沒有產業,城市將缺乏生機,就會成為一座空城;沒有城市,產業發展缺少平臺,就會難以為繼。在推動縣城擴容提質方面,龍川堅持產城融合、園城互動的思路,一大批龍頭企業逐年落戶,衍生上下游配套產業,持續拉動就業作用凸顯。
近年來,龍川投入5 億多元,加快深圳寶安(龍川)產業轉移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提質增效步伐,不斷提升產業轉移接納和聚集能力,銜接產業園區開發建設與城市規劃建設,促進產業向園區集中,園區向城區集中,實現產城對接,雙輪驅動實現城市擴容提質,支撐龍川城鎮化發展。
龍川按照“中心城市+組團+小城鎮”體系構架和“五大板塊”(以佗城古城為主的古文化產業發展板塊;以老隆新城老城為主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心的縣城經濟產業發展板塊;以鐵海聯營內陸港物流園為主的幸福工業新城物流產業發展板塊;以特色農產品加工基地為主的純“農”字號的農業產業發展板塊及以寶安產業轉移園電子電器新能源主導產業為主的工業產業發展板塊)功能區,提升城市功能,做大做優中心城區。在“五大板塊”功能區建設當中,該縣充分發揮城鎮化一頭連著工業化,一頭連著農業現代化的雙向帶動作用,規劃建設5 個重大交通項目,使“五大板塊”產業相互融合、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本報記者 楊金萍 特約記者 劉偉東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