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年底規模有望達3000頭
本報訊 記者 張濤 藍塘豬是廣東省地方優良保護品種,我市針對藍塘豬保種擴繁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記者昨日從藍塘豬保種主陣地——藍塘豬保護與開發項目核心保種場了解到,經過一年的引種,目前包括藍塘母豬在內,種豬存欄量已達300 余頭,預計到明年年底,總存欄量可達到3000 頭的規模。接下來,我市將按照“資源保護場+擴繁場+專業養殖戶”的運作模式,充分帶動農戶養殖藍塘豬,讓皮薄肉嫩、鮮甜香滑、眾口皆碑的藍塘豬走上更多深圳人的餐桌。
據紫金縣志記載,早在新中國成立前,紫金縣農戶就開始飼養藍塘豬,曾經養豬數量大為可觀,光產仔豬就有21 萬余頭。1978 年,藍塘豬還被國家列為“中國種豬”之一。上世紀70 年代到90 年代初,藍塘豬存欄約 3.8 萬頭;90 年代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藍塘豬的保種和開發工作停滯不前,藍塘純種公豬最少時數量僅剩7 頭,品種資源瀕臨滅絕,保種與開發工作迫在眉睫。
2011 年底,我市出臺了《藍塘豬產業振興工作方案》,明確了從2012 年起,市政府連續5 年每年安排100 萬元扶持資金,用于藍塘豬保種、開發、利用、精深加工和樹立品牌,打造國家級藍塘豬保種基地。昨日,市農業局副局長、畜牧獸醫局局長葉發興告訴記者,通過實施《藍塘豬產業振興工作方案》,目前我市藍塘豬保種比較成功,藍塘豬特色產業示范基地也已完成建設。
據了解,下一步,我市還將密切與國家禽畜遺傳資源委員會等機構合作,加快藍塘豬提純復壯工作進度,爭取在2 至3 年內完成藍塘豬純種基因庫的構建。此外,針對當前深圳幫扶河源的契機,負責藍塘豬保護與開發項目核心保種場建設的東瑞集團表示,將以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為核心,利用科學養殖技術,提高藍塘豬的產品質量和養殖效益,開拓品牌市場,延長產業鏈條,盡快讓更多的藍塘豬走出河源,走上深圳人的餐桌。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