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東進”、河源“南融” 未來精彩可期
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總指揮鐘蔭騰有著多重身份,一方面是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另一方面是河源市委常委、副市長。5 月16 日上午,鐘蔭騰接受采訪時表示,河源是深圳“東進”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圳要對河源給予更多的關注,而河源也要在“南融行動”上形成思想合力。
“深圳人知道飲水思源的含義,加上20 多年前就開始的對口幫扶,深圳和河源有著不一般的關系,這當中有情感,有責任。”鐘蔭騰坦言,推進深河合作有良好的基礎,可以看出情感驅動,也可以看出責任驅動,但根本還是要靠市場驅動。身為河源人,鐘蔭騰為家鄉的“南融行動”點贊,認為“主動的河源會有更好的未來”。
河源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凌小準認為,河源需要在深河合作上強化認識,深河合作的底色就是省委省政府的振興粵東西北戰略和融入深莞惠(3+2)經濟圈戰略,核心就是圍繞“深圳所需”與“河源所能”實現合作共贏。5 月12 日下午,他向采訪組表示,深河合作是河源振興跨越發展的客觀需要,河源發展不足的根本原因是資本與技術不足,深河加強合作有利于河源更好地融入深圳產業鏈條,還可以使河源直接利用深圳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人力資本等來提升自身發展水平。同時,深河合作也是深圳拓展發展空間的內在要求,深圳迫切需要一個資源要素、環境容量和市場潛力都較好的經濟腹地來拓展發展空間,而河源無疑優勢明顯。
物理學上有一個共振效應,兩個振動頻率相同的物體,當其中有一個發生振動時,另一個即被引起振動,而且會產生驚人的能量,最為人熟知的故事就是齊步走的法軍震塌了一座橋。深圳和河源,已經一路同行,但是迸發出共振的能量,依然需要尋找創新突破點。
鐘蔭騰的關注點是“飛地經濟”。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認為兩市應當積極借鑒“深汕特別合作區”模式,在河源市特定區域建立兩市產業合作共建平臺,通過兩市共同分享GDP 和稅收的利益共享機制,充分激發雙方的合作積極性,打造深河合作新平臺。
凌小準則提出生態共建。他在采訪中表示,可以考慮將萬綠湖及周邊6 鎮辟為兩市合作共建的“深河萬綠湖生態發展合作區”,建立共建體制機制,由深圳主導生態保護開發,推進深圳、東莞、惠州直飲水項目,發展高端生態旅游服務產業,促進綠色協調發展。
“促進深莞惠(3+2)經濟圈全方位合作和一體化發展,更有力地發揮深圳經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為深圳以及粵東粵北未來打開富有想象力的發展空間。”這是令河源市委書記張文著迷的“東進”表述。
深圳“東進”、河源“南融”,共振已經顯現,未來精彩可期。
《深圳商報》《河源日報》聯合采訪組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