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美好生活就是這個范兒 黨代會報告七大關鍵詞
歷次黨代會報告中,總有一些詞成為眾人關注的“關鍵詞”,這些關鍵詞既展示了未來發展的路徑,也成為解讀黨代會報告的一個有效途徑。從本次黨代會報告,我們可以看到,未來五年,是河源后發趕超,提速發展的階段,從“產業大會戰”、“脫貧攻堅戰”……一個個名詞背后所描述的內容,也就是未來五年河源的美好生活。
關鍵詞
詞產業大會戰
報告摘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路子,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發展”、新興產業增量與傳統產業存量“雙提升”、龍頭骨干企業與中小微企業“雙齊飛”,把珠三角先進生產力引向河源,每個縣區培育1-2 個特色支柱產業,構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解讀:產業興而河源興,產業強則河源強。早在今年9 月份,市委書記張文在常委擴大會議上,就提出了要堅決打贏產業大會戰、脫貧攻堅戰“ 兩大戰役”,確保 2018 年與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會。作為廣東的后發地區,2015 年河源GDP 總額才810 億元,僅占全省的1.1%,人均GDP 僅為全國的53.5%、全省的39.1%,不論從經濟總量還是居民生活水平來看,我市都與全國、全省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產業不大不全不強不優是根本。只有把產業化發展作為重中之重,以產業化促進城市化、增進民生福祉,河源振興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才有強大的物質支撐。在此次黨代會上,我市也明確提出了通過打好產業發展大會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與珠三角產業共建,優化提升產業服務水平,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關鍵詞
詞脫貧攻堅戰
報告摘要:要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拿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鼓起“不破樓蘭終不還” 的勁頭,堅持準和實,切實做到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努力爭當全省脫貧攻堅的排頭兵,確保省定貧困人口2016 年30%、2017 年30%、2018 年40%脫貧。
解讀:精準脫貧攻堅戰是我市實施的 “兩大戰役”之一。按照省現行標準,河源有農村貧困人口4.39 萬戶、12.13 萬人,貧困戶和貧困人口均居全省第5 位。尤其是經過多輪的扶貧,剩下的貧困人口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難啃的“硬骨頭”。所以,在此次黨代會上,我市提出堅持精準施策,做到對癥下藥;做好產業扶貧,變“輸血”為“造血”;層層壓實責任,調動脫貧積極性;健全脫貧暢銷機制,確保貧困群眾同步奔小康。特別在調動積極性方面,我市更是提出了縣區、鄉鎮主要領導不脫貧不調離、未達標要追責,對第一書記實行召回、問責制度等,從考核上激勵干部的扶貧積極性。
關鍵詞
改革與法制
報告摘要:改革與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做到“兩翼齊飛”“兩輪齊轉”,以改革助推振興、法治護航振興。
解讀:當前,改革已進入了深水區,各種新的矛盾凸顯,如果沒有相應的法治體系進行護航,無疑會影響改革的推進。而推進依法治國,就需要更加完善的法律體系和更公正的司法,來為改革掃除障礙。因此,無論是改革開放還是依法治國,目的都是推動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關鍵詞
區域協調發展
報告摘要:從全省看,我市面積占全省 8.7%,而經濟總量僅占1.1%,與珠三角發展差距很大,而差距就是潛力。從全市看,縣域面積占98%、人口占84%、經濟總量占 64%,大部分資源也在縣域,沒有縣域的小康,就沒有全市的小康,沒有縣域的振興,就難有河源的振興。
解讀:區域的協調發展,不僅體現在市與市之間的發展,也體現在市內各縣區的發展中。在區域協調發展方面,我市提出,一方面實施全面融入深莞惠經濟圈,在產業、交通、生態農業、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等方面實現一體化,打破傳統的行政區域壁壘;另一方面,在縣域經濟發展上,根據各自的特點、產業基礎、資源稟賦和生態優勢,培育發展特色產業,形成地方特色經濟。
關鍵詞
基礎設施
報告摘要:堅持先行引導、適度超前、滿足未來的原則,加快建設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為振興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解讀:要想富,先修路。落后的交通阻礙了當地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的進度,落后的交通也成了當地經濟發展的瓶頸。因此,于我市而言,對外是謀劃更多鏈接珠三角、大內陸和出海港的高快速通道,打造具有輻射力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而對內,則是建設方便快捷的城鄉交通體系,通過暢通縣域交通“毛細血管”,讓市民的交通更加便利,讓路走得更廣,走得更遠。
關鍵詞
關鍵詞社會事業
報告摘要:要持續加快以人民為導向的社會事業發展,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好地保障群眾安居樂業,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
解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是黨代會對全市人民所做出的承諾。教育、醫療、保障、文化建設的發展,凸顯了執政黨改善民生的拳拳之心。從“促進城鄉義務教育高位均衡”到 “實施強師工程”,從“加快衛生強市建設” 到“加快發展健身休閑體育產業”,從“完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和工資支付保障制度” 到“努力實現住有所居”,從“推動市區重點文化項目建設”到“深入挖掘弘揚鄉土文化”……無一不展現了未來社會事業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
報告摘要:要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建設天更藍、地更綠、水更凈的美麗家園。
解讀:河源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生態也是河源發展的底線和生命線。保護自然生態既是中央、省委對河源的要求,也是河源自身發展的需要。因此,黨代會提出要推行綠色發展方式,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健全生態文明制度。
一張圖看懂黨代會報告
沒看到黨代會報告沒關系,本報記者幫你梳理一下黨代會報告的框架。本屆黨代會報告在結構上明確為“四大部分”,描繪了未來五年河源人民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路徑和方向。
大數據看河源成績單和新目標
河源市第七次黨代會報告昨天出爐,報告中既有過去五年工作的總結,也有未來五年的目標和部署,其中的數據,展現了河源五年來的成就,也勾勒出河源未來的藍圖。
未來五年主要目標
●2018 年,GDP 突破1100 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0 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 萬元
●2021 年,GDP 突破1500 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20 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 2.6 萬元
本報記者 劉曦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