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率先振興必須打好打贏“兩大戰役”—— 四論奮力推動河源在粵東西北率先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作出新闡述、提出新要求,強調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并且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之后要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而努力,踏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這是鼓舞人心的戰略部署,是催人奮進的宏偉藍圖。
努力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程中走在前列,是廣東的奮斗目標。對于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一直是最突出問題的廣東來說,要實現這個奮斗目標,統籌區域城鄉協調發展,推進粵東西北振興發展,構建全省一體化發展新格局,是重要前提和關鍵環節。河源作為粵東西北欠發達地區之一、全省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要為廣東實現“兩個走在前列”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必須打好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和產業發展大會戰“兩大戰役”。這“兩大戰役”,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大戰役,事關河源發展全局,事關當前和長遠,事關百姓福祉。能否打好打贏“兩大戰役”,將直接決定河源能否如期實現全面小康、在粵東西北率先振興的奮斗目標。
市委七屆三次全會指出,實現率先振興,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前提。習總書記強調,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是我們作出的莊嚴承諾。“底線任務”“莊嚴承諾”,習總書記的話字字千鈞,深刻闡明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深刻指明了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是必須不折不扣完成的剛性任務。河源實現率先振興,必然是在全面小康基礎上的振興。沒有全面小康,就談不上振興,更談不上率先振興。各級各部門務必深刻認識到打好打贏這場戰役是我們必須兌現的莊嚴承諾、必須履行的政治責任,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不折不扣兌現“軍令狀”。按照“三年攻堅、兩年鞏固,到2020年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目標要求,現在,決勝全面小康到了最關鍵一程,我們要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把精準脫貧工作放在“三農”工作全局中謀劃,抓實精準扶貧各項措施,統籌推進貧困村與新農村建設,發揮對口幫扶制度優勢和燈塔盆地示范引領作用,扎扎實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確保如期實現與全省同步全面小康,確保全面小康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實現率先振興,產業發展是關鍵。“城無產不興”,產業是一個地方發展的基礎,一個地方的發展和繁榮,必須要有產業支撐。同時,產業發展也是實現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如果沒有產業的發展帶動,扶貧便沒有堅實基礎,脫貧攻堅也就難以實現突破。欠發達地區之所以發展滯后,根本原因在于產業落后、發展水平低。省黨代會指出,要深化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地區產業共建,必須把握好推進產業共建的窗口期,把粵東西北地區打造成為珠三角產業拓展首選地和先進生產力延伸區。奮力實現全面小康、走向率先振興的河源,必須聚力產業園區擴能增效,加大產業共建力度,打贏產業發展大會戰,打牢產業基礎。要強化園區統籌發展,提升園區發展質量,加強對招商工作的領導,圍繞形成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和各園區500億特色產業集聚區,推動構建布局合理、集群集聚、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體系;圍繞“珠三角總部+河源基地”“珠三角研發+河源生產”“珠三角創新+河源產業化”等產業合作模式,推動形成與珠三角產業相同水平、優勢互補的區域產業分工合作格局;市、縣區要與深圳幫扶方建立招商信息共享平臺和共同招商項目庫,強化與珠三角城市經濟部門的緊密對接,掌握珠三角企業擴張發展動向,實現“轉移-承接”無縫對接。推進產業共建、產業發展,營商環境是決定因素。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做好簡政放權的“減法”、日常監管的“加法”、優化服務的“乘法”、降低成本的“除法”,對標先進地區、對準問題根源,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致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優質高端產業延伸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都市農業發展核心區和休閑旅游業重要承載區。
鼙鼓催征,百舸逐浪。率先振興的沖鋒號已經吹響,全市黨員干部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和產業發展大會戰“兩大戰役”的指揮員、戰斗員,肩負著崇高使命和艱巨任務,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和對廣東工作重要批示精神上來,統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和產業發展大會戰,奮力推動河源在粵東西北率先振興,為廣東實現“兩個走在前列”奮斗目標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河源日報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