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顯古邑特色 講好“龍川故事”
彰顯古邑特色講好“龍川故事”
——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龍川現場辦公會側記
“勤儉唔曉窮,坐吃金山空”“人勤能致富,家和萬事興”“夫妻一條心,黃泥也變金”……每每看到村口的客家文化宣傳牌,龍川佗城鎮靈江村村民心里都感到特別自豪。想起以前的靈江村口,道路窄不說,還很破爛,如今全縣推進鄉村振興,村口道路變寬了,也變得很有文化味了,村民心里也樂了。這只是龍川縣全力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的一個縮影。
昨日,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指揮部辦公室龍川現場辦公會召開。與會代表先后深入龍川佗城鎮靈江村、高澗村和通衢鎮華城村、華新村四個村,查看了四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現場。
“靈江故事”人人叫好
靈江村緊鄰205國道,順著村口往里走,不足兩公里,就到了投入100萬元建成的村文化廣場。廣場噴繪有大型客家山水圖,設置了靈江歷代詩文大理石墻和“三臺儒學”“聱山翠影”等“靈江八景圖”浮雕,有著一股濃濃的“靈江味道”。記者在現場注意到,廣場除靈江歷代詩文選萃外,還有廣為流傳的客家童謠等,讓人耳目一新。
有道是“越俗越雅,大俗大雅”。該村邀請了廣東財經大學、廣東文藝職業學院、河源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近300名藝術設計專業的師生,以“精準扶貧美麗靈江”為主題開展綜合設計,通過視覺品牌策劃、生態景觀規劃、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傳統民居復原與再生實驗等一系列探索,打造一個嶄新的、充滿活力的“美麗靈江”。在今年5月,“靈江故事”客家文創品牌首次亮相于第十四屆深圳文博會,贏得滿堂彩。在村文化廣場空地上,一件件曾在文博會上大放異彩的“靈江故事”客家文創品牌系列產品也讓與會代表紛紛點贊,尤其是有著濃濃“靈江”韻味的花生、炒米、客家擂茶以及手工藝品讓人大贊。
“三清三拆三整治”穩步推進
龍川人杰地靈,古村甚多。佗城鎮高澗村與靈江村一樣,同屬佗城墟鎮范圍村。全村597戶,2489人。蘇軾《龍川八景》的“聱湖湖水蕩金波”,聱湖就處于高澗村,也是佗城有名的魚米之鄉。目前,全村“三清三拆三整治”正穩步推進。
通衢鎮華城村是省定貧困村,是革命老區。華城村,又名田心屯,早在五百年前就是屯兵之地,設有東、南、西、北門和圍城,傳承至今的姓氏有14個。該村村委會副書記、副主任張權金說,經過“三清三拆三整治”,村里面貌有了很大變化,很多村民主動要求拆掉舊房。
緊鄰華城村的通衢鎮華新村也是革命老區村,全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同樣推進順利。
因村制宜,突出特色
據悉,龍川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注重保護好傳統村落、傳統建筑、傳統文化,用心留住文化記憶,將鄉村文化融入到鄉村規劃、景觀設計和村莊建設之中,充分體現村莊特色和鄉土風情。
除此之外,該縣還采用EPC和鎮村自行組織施工相結合的模式推進貧困村項目建設,截至目前,各中標公司均成立了建設項目指揮部并開展前期勘測、規劃、設計和項目編庫等工作,預計本月可全面進場施工。
會議要求,要在深入調查、摸清家底的基礎上,堅持保護、治理和建設“三位一體”,對村莊規劃布局進行系統深入研究,完善總體和專項規劃,實行分類指導,不搞大拆大建,不能千村一面,最大限度地保護鄉村的歷史文脈和自然景觀,保持鄉村的鮮明特色,體現鄉愁記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制定美麗鄉村建設長期規劃,既要注重局部突破,又要注重整體推進,不追求固定模式,注重從細節入手,統籌謀劃、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個性,彰顯魅力。
本報記者 張濤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