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沒人管”“管不好” 各地紛紛推出相關政策和措施破局
垃圾隨意丟棄、車輛亂停亂放、流動商販隨意出入……當前,有的老舊小區根本沒有物業管,有的物業管得很差。一些居民因物業“服務差”不繳費,而物業也往往以“入不敷出”為由敷衍了事。在全國新一輪老舊小區改造中,補齊物業管理服務短板、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呼聲甚高,多地推出相關政策和措施。
強行清退不合格企業
據了解,不少城鎮2000年前建設的老舊小區都是出售的公房,由地方國企下屬的物業公司托管,除了保潔等基本服務外,幾乎沒有物業管理。目前,一些小區在完成基礎設施改造后引進了物業公司。
河北邢臺市橋東區市交通局家屬院小區居民劉小英說:“以前刮風一身土,下雨一身泥,F在引入物業公司后,路面平坦干凈,車輛停放齊整;原來雜草叢生的空地被改造成停車場、健身小廣場,還有保安巡邏。”
此外,各地通過專項整治,強行讓一些服務質量差的企業退出。“我們通過獎優罰劣,調整退出20%能級低、服務差的物業企業。”上海市虹口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虹口區還對各物業服務企業及相關住宅小區開展問卷調查,形成164家物業服務企業滿意度得分及排名,并按照七色評價體系進行分級,分別為金牌、銀牌、綠牌、藍牌、黃牌、橙牌和紅牌,不達標的物業服務企業無法拿到“達標獎金”。
服務差不繳費,不繳費服務更差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舊小區引入物業后,管理運營情況仍存在困境,如成立業主委員會的比例不高,物業費面臨提價難、收繳率低等問題。
記者在南京市采訪發現,有的改造后的小區后續管理不到位,僅實現基本保潔,停車、綠化、安保等無人管理。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老舊小區整治后,引進市場化物業的不到10%,已經成立業委會的只有20%左右。“沒有業委會,大家意見不統一,誰也做不了主。”
隨著對物業服務質量要求的提高,管理成本相應增加,提高物業費成為一些老舊小區的突出矛盾。“有些小區規模小,甚至不到1萬平方米,不少居民對物業服務不滿意、拒交物業費,導致物業管理公司入不敷出、常年虧本。”上海一家國有物業管理公司負責人大倒苦水。
“物業費不提高,反過來又影響物業服務的質量,形成惡性循環。”河北省衡水市方舟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呂研說。
各地探索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模式
為解決老舊小區物業管理難題,目前多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一些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模式。
——合并實現“大物業”集中管理。針對老舊小區不成規模、物業公司不愿接管的難題,河北邢臺將老舊小區“化零為整”,將無人管理、無人清潔、無人維護的多個相鄰老舊小區,“打包”交由物業公司管理,在保潔、秩序維護、維修等方面實現資源共享。
——搭建居民自治共治平臺。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街鎮基層政府通過搭建社區共治平臺,推動居民自治制訂物業管理方案。例如,成都市將成立小區自治組織,如建立社區聯席會議等方式,作為啟動老舊小區改造的前置條件,讓居民充分協商,對小區管理模式、物業管理公司形成一致意見。
——政府“托底”。南京市物業辦副主任童龍聲表示,由于目前市場發育不健全、國家相關政策不完善,一些老舊小區的管理難題僅通過市場難以解決,暫時仍需政府“托底”。南京市棲霞區住建局物業科科長李秀東介紹,公益性物業公司托底之后,老舊小區和保障房小區的物業費是每月每平方米0.4元,而其他小區普遍在每平方米1.9元左右。
據新華網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